榮獲威尼斯影展等歐美三大電影配樂肯定之
顏尼歐‧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
歐陸電影音樂巨人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是老一輩最受推崇的三大電影配樂作曲家之一,另兩位則是曾創作過《似曾相識》的作曲者約翰.貝瑞(John Barry),以及《羅密歐與茱莉葉》的尼諾.羅塔(Nino Rota)。而莫利克奈與羅塔又被譽為「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
1928年10月11日莫利克奈出生在羅馬。早期作品只在義大利出現,但是自從鏢客系列電影之後,名聲水漲船高,奠定了他以後的大師地位。幼年時代的莫利克奈是一個莫札特式的神童,6歲就開始了作曲。12歲時,父母將他送入羅馬的聖奇西里亞(Accademia di Santa Cceilia)音樂院學習作曲,但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便學完了四年的課程。在六○年代投身電影界之前,莫利克奈一直致力於管弦樂和室內樂的創作。由於在古典音樂方面所受的正統訓練,對他日後獨樹一格的電影音樂創作風格也產生了很大影響。1961年以處女作《法西斯分子》(The Fascist / Il Federale),向世人證明了自己是個天生的電影配樂作曲家。
早年莫利克奈曾從事流行音樂創作,最初他對替電影作曲並不特別感興趣,也不認為從事配樂工作是一個音樂家最好的出路,直到他看了由阿佛列德.鈕曼(Alfred Newman)配樂的好萊塢電影《聖袍千秋》,他才對電影配樂產生興趣,並且開始投入這項工作。六○年代與義大利名導里昂(Sergio Leone, 1921~1989)合作,開始了輝煌的創作里程。一系列的義大利式的美國西部電影(Spaghetti Western),終於讓莫利克奈揚名國際。確切地說,莫里康內與導演里昂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兩人共同創造生涯中的黃金時代。
莫利克奈的配樂風格有幾項特點:一﹑旋律性極強、極美:旋律都很動聽,甚至某些作品更可以用「催淚」來形容。二、大的管弦樂器(團)與小的獨奏樂器的運用:運用管弦樂來烘托整體氣氛,再選用獨奏樂器來凸顯主題,猶如古典音樂中協奏曲的風格。例如:《教會》中的雙簧管、《四海兄弟》中的排笛、《荒野大鏢客》中的口哨、《新天堂樂園》中用到的鋼琴。三﹑由於他所配樂的電影超過五百多部;類型極廣,風格多樣,似乎也成為另一種難以界定的個人風格,如:
義大利西部電影:荒野大鏢客、狂沙十萬里
愛情文藝片:別說再見、四段情
戰爭電影:越戰創傷
恐怖電影:大法師第二集
宗教電影:教會
幫派電影:四海兄弟、鐵面無私
溫馨電影:新天堂樂園、天倫之旅
政治電影:死刑台的旋律、再見莫斯科
動作電影:火線大行動
由於作曲功力深厚,擅用管樂吹奏樂器,自在轉折的特點,所作配樂悠揚婉轉,令人難忘。莫利克奈的音樂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浪漫的氣質,能與導演所希望塑造的影片氣氛完美融合。而他的配樂更注重聽者內在感情的細膩變化,能讓聽者內心產生共鳴,自然吸引無數的導演與其合作,而這也說明了他何以能夠為五百部以上的電影與電視影集配樂了!
五百多部的配樂創作雖不可能每一部都成為經典,但其中《四海兄弟》,《教會》,《鐵面無私》與《新天堂樂園》已經再電影音樂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經典地位,不但旋律動人,也啟發了無數電影音樂的愛好者與創作者。其中,1986年的《教會》(The Mission)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電影配樂之一。而《新天堂樂園》的動人旋律更一而再、再而三地透過各種不同的媒體被播放,或以不同形式的演奏重新呈現。
除了以《天國之日》(Days of Heaven)、《教會》、《豪情四海》(The Untouchable)、《鐵面無私》(Bugsy),以及《真愛伴我行》等作品獲得多次金像獎與金球獎提名之外,莫利克奈在各大影展與相關音樂獎上獲得無數的肯定與殊榮。包括了1994年,他榮獲美國電影音樂保存協會(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的終身成就獎,成為唯一獲得到這個獎項的非美國電影音樂家。此外,曾經5度榮獲英國影藝學院最佳電影音樂獎,並分別在95、99與2001年獲得威尼斯影展特別成就金獅獎、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與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特別成就獎。儘管,莫利克奈幾乎得過歐美所有重要的電影音樂獎,但卻獨缺奧斯卡金像獎,令人不得不為他感到惋惜。
附記:最近因為有機會介紹莫利克奈,因此便將以往的文章重新改寫並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