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020

19075883262 ALEKSANDRA KURZAK / DESIRE

19075883262  ALEKSANDRA KURZAK / DESIRE

庫莎克 - 渴望
庫莎克,女高音
查斯林 指揮 變形室內樂團

◎ 波蘭女高音庫莎克Sony首張獨唱專輯
◎ 選曲以義大利歌劇著名選曲為主,並包含波蘭民族歌劇之父莫紐什科的作品 - 《哈爾卡》
◎ 庫莎克表示:這是我歌手生涯的新頁,也是我歌唱生涯的新面貌。告別了二十年來演唱的輕歌劇曲目.....


  本集是波蘭女高音庫莎克在Sony唱片公司發行的首張個人獨唱專輯,並由法國指揮查斯林(Frédéric Chaslin) 領導變形室內樂團(Morphing Chamber Orchestra)協奏。2018年她曾與其夫婿阿藍尼亞(Roberto Alagna, 1963 - )合作「愛戀普契尼」(Puccini in Love)重唱專輯,備受好評。長久企盼,樂迷終於等到這張新專輯的發行。
  庫莎克(Aleksandra Kurzak, 1977 - )21歲開始職業演唱生涯,27歲在皇家歌劇院柯芬園首次登台,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飾演《霍夫曼的故事》裡奧琳匹雅一角後聲名大噪。歌劇雜誌形容她的歌聲「結合了席兒絲、蘇莎蘭和卡拉絲引領風騷年代的美聲再現,懾人魂魄,令人難忘。」留聲機雜誌評論:「她特別在哪裡?在於她的音質裡具有一種從較為幽暗的東歐色彩中,透出一抹無窮閃耀、微妙動人的光芒。」她與阿藍尼亞於2015年結婚,並育有一女。2018年五月與Sony唱片公司簽約合作。
  專輯的選曲主要為義大利歌劇,包含威爾第《埃納尼》、普契尼《托斯卡》與西里亞(Cilea)的《阿德莉亞娜.雷古弗勒》等,但也收錄的比才的《卡門》、柴可夫斯基的《尤金・奧尼根》,以及莫紐什科的《哈爾卡》等歌劇精彩選段。莫紐什科(Stanisław Moniuszko,1819-1872)是波蘭作曲家、指揮家。被稱為波蘭民族歌劇之父,歌劇《哈爾卡》便是他的代表曲。
  這些既經典又獨特的歌曲,不僅情感豐富,能夠深入刻畫女性內心深處,而且演唱技巧艱難,需要擁有高超的戲劇表現力。面對這些詮釋上的挑戰,庫莎克均一一克服。
  庫莎克表示:「這是夢想成真。這是我歌手生涯的新頁,也是我歌唱生涯的新面貌。我告別了二十年來演唱的輕巧歌劇曲目。當開始演唱時,我確實只想演唱這類輕巧的作品,而我也不曾夢想過能夠在舞台上演唱如Elisabetta (羅西尼歌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絕美角色。當構思這張專輯的內容時,我挑選了一些過去不曾唱過的作品。求學時我接受花腔女高音的訓練,因此只演唱如『夜后』(莫札特《魔笛》中之一角)這樣的角色,其他的都被排除在外。然而自從我開始聽歌劇以來,我便愛上了這些詠歎調,如今能自在地演唱,對我來說是非常感動的。



TRACKLIST

1. Cilea: Adriana Lecouvreur, Act I Scene 3: Ecco, respiro appena... Io son l'umile ancella
西里亞:我只是造物者的卑微女僕(選自歌劇《阿德莉亞娜.雷古弗勒》)

2. Verdi: Ernani, Act I Scene 3: Surta è la notte... Ernani, involami
威爾第:夜幕降臨...埃納尼,埃爾納尼,带我走吧(選自歌劇《埃納尼》)

3. Puccini: Tosca, Act II Scene 5: Vissi d'arte
普契尼:為了藝術,為了愛(選自歌劇《托斯卡》)

4. Bizet: Carmen, Act III Scene 5: Je dis que rien ne m'épouvante
比才:我說,我是什麼也不怕(選自歌劇《卡門》)

5. Leoncavallo: Pagliacci, Act I Scene 2: Qual fiamma aveva nel guardo!... Hui! Stridono lassu
雷翁卡瓦洛:他眼裡有著怒火......小鳥在空中歌唱(選自歌劇《丑角》)

6. Dvorak: Rusalka, Act I: Mesicku na nebi hlubokém
德弗乍克:天空深處的月亮(月之頌)(選自歌劇《露莎卡》)

7. Moniuszko: Halka, Act VIII Scene 8: Ha! Dzieciatko nam umiera
莫紐什科:哈,嬰兒快死了(選自歌劇《哈爾卡》)

8.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Act II Scene 1: Un bel dì vedremo
普契尼:美好的一日(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9. Verdi: I vespri siciliani, Act V Scene 2: Mercè, dilette amiche
威爾第:謝謝,朋友們(選自歌劇《西西里晚禱》)

10.     Verdi: Il trovatore, Act IV Scene 1: Vanne, lasciami... D'amor sull ali rosee
威爾第:愛情乘着玫瑰色的翅膀(選自歌劇《遊唱詩人》)

11. Puccini: Turandot, Act I Scene 2: Signore, ascolta!
普契尼:主人,請聽我說!(選自歌劇《杜蘭朵》)

12. Tchaikovsky: Eugene Onegin, Act I Scene 2: Puskai pogibnu ya, no pryezhde
柴可夫斯基:寫信場景:讓我死吧!(選自歌劇《尤金・奧尼根》)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5/08/2020

我的藝術筆記 - 角力


  日文的「春画(Shunga),與我們理解的中文「春畫」並無不同。這類的畫作的主要的使用目的當然是為了刺激情慾。日本江戶時期,這類的作品在當時並非是見不得人。在明治時期引進西方倫理觀念之前,日本人對性的態度其實是相對地自在寬大。
  這幅畫出自江戶時期礒田湖龍齋Isoda Koryūsai, 1735-1790)所繪製的「春畫」書。書中共有十二幅畫,每一幅畫上面都有一些文字說明。封面沒有標題,也沒有署名,只有在第八幅畫中屏風的一個角落寫著「湖龍画」因而推斷是他的作品。
  整本書只有性交畫面,沒什麼特別值得欣賞的。但是第一頁的畫面卻充滿趣味性。彷彿將男女性交的過程比喻為「角力」比賽,男方封號為「東方大屌」,女方則為「西方大闢」,中間的「行司」,便是相撲比賽的裁判。
  行司(Gyōji/ぎょうじ ),是日本大相撲比賽的裁判員。行司最早在15世紀出現,當時稱行事,是主持相撲比賽進程的人。他們身穿古代狩衣戴烏帽子,赤腳在土俵主持比賽,以軍配團扇指向勝利的力士。
  這幅畫中,行司的扇子指向男方,顯然已經決定輸贏了。而書名「角力大全」(Sumō taizen)來自以下網址,由於我不懂日文,無法瞭解書中文字。推測大概是西方收藏家為了方便稱呼,便以此命名。



畫者簡介:
  礒田湖龍齋,日文為礒田湖龍斎,或是磯田湖竜斎。出生於享保20年(1735),寛政2年(1790)逝世。活躍於明和到天明時期(1764~89)。
  本姓藤原氏。之後姓礒田、名正勝。俗稱庄兵衛。礒田湖龍齋是其號。原是神田小川町旗本土屋家的浪人。明和年間後期從事繪畫工作。最早以鈴木春廣、或是湖龍齋春廣為名號,然而他並非鈴木春信的門人,但深受其影響,或許是因為兩人是朋友的緣故。
  最早繪製了許多具有春信風格的浮世繪美人,深受民眾喜愛,但他的造型卻比較寫實。後來則轉為更具現實感的繪畫。晚年不但以春畫著稱,更有肉筆浮世繪新作多幅。由於作品受到很高的評價,天明2年被授與「法橋(ほっきょう)」繪師的名譽。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我的藝術筆記 - 眼鏡


  因為自小學開始就戴眼鏡,因此也不免好奇眼鏡是何時、何人發明的?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如此表示: 符合現代定義的矯正用眼鏡的發明者眾說紛紜。1268年,羅吉爾·培根( Roger Bacon,約1214-1293)最早記錄了用於光學目的的透鏡,然而,與此同時,將裝入框中的放大鏡用於閱讀已經在歐洲出現了。在歐洲,最早的眼鏡出現在13世紀的義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鏡的畫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於1352年繪製的。
  出自魚屋北溪(Totoya Hokkei, 1780–1850)所畫的「狂歌鯉鱗集」(Kyōka Verse Album on the Scales of the Carp)中的一張畫,顯示在1845年左右,一般的日本百姓已經開始戴眼鏡了。
  魚屋北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男性浮世繪畫師。 1780 年出生於江戶,1850 年 5 月 20 日在東京都逝世。他的「狂歌鯉鱗集」於1845年出版,當時是日本仁孝天皇弘化二年是,也就是清朝宣宗道光二十五年。此書由木刻板印刷,並且套色印製,尺寸為21 × 15.3 cm。
  眼鏡第一次傳入日本的確切年份已經不可考了,大約在一五○○年代初期由耶穌會傳教士傳入日本。而自從眼鏡東傳日本之後,眼鏡陸續從西方進口而來,直到江戶時代,日本人才開始自己製作眼鏡。
  而眼鏡傳入中國是在15世紀初的事。明代張寧在其著述中 提到他見過的兩副眼鏡,張寧是1454年進士。 與此同時,羅懋登在16世紀末著《三保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一書的第五十回寫道:永樂八年(1410年),滿剌加國王朝貢「靉靆十枚」。而「靉靆」就是當時眼鏡的名稱。
  「狂歌」(Kyōka)是日本江戶中期以後流行,以滑稽、譏誚、諷刺為主題的「和歌」。日本古來即有此傳統,《萬葉集》的戲笑歌、《古今集》的俳諧歌即是。而「狂歌」一詞也被用在描繪出形形色色當世人物的畫冊中。這些畫冊中每幅畫都隨兼題人物附有狂歌,可以藉此瞭解當時人物風俗。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我的藝術筆記 - 口罩



  2020年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口罩成為流行顯學。本人才疏學淺,直到今日才得知兩百年前的人們早已經使用口罩。
  本圖取自『水石畫譜』(日文:水石画譜),由水石佐藤(Satō Suiseki)繪製。畫譜於1814年出版(清朝嘉慶帝嘉慶十九年;日本光格天皇文化十一年),以木板黑墨印刷,並套印紅色。畫譜尺寸為25.4 × 17.4 cm。
  此圖是畫譜中的一頁,圖片看起來似乎是藥局在研磨藥劑,因為怕飛揚的藥粉,所以畫面中的三個人都戴上了口罩。
  畫面前方的人正在轉動石磨研磨藥材,石磨的旁邊放著兩個大袋子。後方的人雙手各拿著一根棒子或是湯匙,可能是在混和藥物。畫面的左後方應該是一個存放藥材的櫃子,而藥櫃前面的人似乎無所事事,把左手撐在一個箱子上休息。
  而同一本書中的另一頁,也同樣有帶口罩的場景。猜測大概是粉類的東西吧。


  水石先生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畫家,活躍於1806-40年間。他的繪畫風格十分簡潔,線條簡單,人物造型也十分純樸。關於他的名字,日文網站都寫成佐藤水石(Sato Suiseki),讓人誤以為他姓佐藤,然而根據書中最後一頁(見下圖),應該確認他的名字為水石佐藤。


附記:日本政府決定,從2020年1月1日起,在公文書上用「先姓後名」的方式來記載日本人姓名羅馬拼音。所以水石先生名字的羅馬拼音應該要寫成 Suiseki Satō 會比較好。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5/07/2020

19439707932 / JONAS KAUFMANN - OTELLO

19439707932 / JONAS KAUFMANN - OTELLO
威爾第:奧泰羅 2CD
考夫曼,男高音
帕帕諾 指揮 義大利國立聖奇西里亞學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 當紅男高音考夫曼已成為當今奧泰羅的代言人
◎ 考夫曼演唱生涯最燦爛的里程碑錄音
◎ 每日郵報:毫無疑問地,他是自多明哥以來,此角色在聲音與體能上最具魅力的一人


  本集為威爾第歌劇《奧泰羅》的完整錄音,由當紅男高音考夫曼演唱奧泰羅一角,而他也以此豎立演唱生涯的里程碑。專輯中,奧泰羅的妻子得絲德蒙娜(Desdemona)由Federica Lombardi擔綱,奧泰羅的旗手依亞戈(Jago)則由Carlos Alvarez飾唱。並由帕帕諾指揮義大利的國立聖奇西里亞學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合作演出。
  早在2001年,考夫曼便曾在芝加哥抒情歌劇院所製作的《奧泰羅》中,擔任將領卡西歐(Cassio)一角,以致於2013年他便在「威爾第專輯」中演唱了兩首奧泰羅的詠歎調。2017年,他終於在倫敦的皇家歌劇院獨挑大樑演唱奧泰羅一角。
  在完成本集錄音之前,考夫曼與指揮帕帕諾已經在倫敦與慕尼黑的劇院中數度合作此劇,並留下錄影專輯。當時紐約時報評論其演出:「在門票全數售完的皇家歌劇院中,考夫曼先生首度在此亮相,他冷靜且自信地位所有的人獻唱。他的歌聲讓人回想起維奈(Vinay)、維克(Vickers)等諸位大師現場的演出與經典的錄音,僅一晚的時間,便己躋身他們的行列」。每日郵報:「毫無疑問地,他是自多明哥以來,此角色在聲音與體能上最具魅力的一人」。
  泰晤士報亦表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考夫曼所飾唱的奧泰羅,他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男高音,並扮演歌劇史上最嚴苛的角色之一。 他那莊嚴完美的演唱,實在沒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無論是高音或是低音,他那滔滔不絕的分句,以及對動態的控制,皆為典範。
  《奧泰羅》一劇為意大利男高音角色的巔峰之作,在聲音和戲劇性方面,對歌手的要求都嚴苛。考夫曼表示:「那些致使奧泰羅猜疑情緒沸騰的音色......,簡單的說,就是作品從頭到尾都具有強大的情感張力。若一旦你掌控了聲音與情緒,便能成功駕馭。
  這套豪華限量版的專輯,包含兩張CD與解說冊及多國對譯歌詞,並在條件優異的錄音室中,完成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奧泰羅》錄音。演唱者與指揮家均為一時之選,所呈現出來的音樂性與戲劇性,肯定成為新時代的演出錄音典範。正如同倫敦旗幟晚報(Evening Standard)所說:考夫曼的演唱「足以名列最佳的奧泰羅演出之一」。



CAST
Jonas Kaufmann – Otello
Federica Lombardi – Desdemona
Carlos Álvarez – Jago                                                                                              
Virginie Verrez – Emilia
Liparit Avetisyan – Cassio
Carlo Bosi – Roderigo
Riccardo Fassi – Lodovico
Fabrizio Beggi – Montano
Gian Paolo Fiocchi – Un araldo

Orchestra e Coro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Antonio Pappano – Conductor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