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16

88875136452 / Nikolaus Harnoncourt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4 & 5

貝多芬:第4&5號交響曲
哈農庫特 指揮 維也納古樂合奏團

指揮大師哈農庫特宣布退休的最後一張錄音
專輯於維也納的金色大廳現場錄音
錄音所呈現的是哈農庫特經過六年的苦心研究貝多芬交響曲的終極詮釋
哈農庫特表示:「貝多芬的第5號交響曲,徹底被誤解了。它與命運無關,而是描述『群眾的反抗』」


  25年前哈農庫特以當代樂團完成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錄音,各國重要樂評均給予高度的評價。如今他帶領古樂團回歸貝多芬的懷抱,期盼將貝多芬作品的精神淋漓展現。
  哈農庫特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2015年十二月他正式宣佈退休,這張專輯便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張錄音。而這張專輯也是他與一手創立的維也納古樂合奏團(Concentus Musicus Wien)首度演出貝多芬第4號與第5號交響曲。專輯於維也納的金色大廳(Musikverein Vienna)現場錄音。此廳由於音響效果卓越,因此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廳之一。
  維也納古樂合奏團由哈農庫特與妻子愛麗絲(Alice Hoffelner)於1953年創辦,為古樂器演奏風潮的引領者之一,而他們更是現存最長壽的古樂合奏團。樂團成員最初是來自於維也納交響樂團,1957年於維也納舉行首度演出。指揮與樂團五十多年的合作關係,讓彼此的情誼深長。而他們的合作非只是主從關係,也是一段音樂與歷史的佳話。
  哈農庫特在指揮樂團超過60年,用盡一生的時間鑽研莫札特最後三首交響曲後,近年來體認為貝多芬第4號與第5號交響曲留下最後的詮釋並錄音的時候終於到了。他一直希望能以古樂器演奏這些作品,並認為這是展示貝多芬在交響曲之音響改革唯一的方式。這份錄音所呈現的便是哈農庫特經過六年的苦心研究貝多芬交響曲的終極詮釋 。
  專輯解說中哈農庫特提到:「貝多芬的第5號交響曲,徹底被誤解了。它與命運無關,而是描述『群眾的反抗』(the revolt of the masses )」,並表示這首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偉大的政治宣言。透過他的指揮詮釋,貝多芬的作品展現了全新面貌,並以此錄音為他的指揮生涯寫下最完美的句點。


Symphony no. 4 in B-flat major, op. 60
1. I. Adagio - Allegro Vivace
2. II. Adagio
3. III. Allegro Molto E Vivace - Un Poco Meno Allegro
4. IV. Allegro Ma Non Troppo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5. I. Allegro Con Brio
6. II. Andante Con Moto
7. III. Allegro
8. IV. Allegro

1/26/2016

88875065292 / Martin Fröst - Roots

根源
Martin Fröst - Roots
泰雷曼:直笛與長笛雙協奏曲、布拉姆斯:第14號匈牙利舞曲、舒曼:五首民歌風格小品、巴爾托克:羅馬尼亞民俗舞曲、法雅:娜娜、皮亞佐拉:死亡天使 等

馬汀.佛洛斯特,豎笛&指揮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管弦樂團
Adolf Fredrik 女子合唱團

◎ 專輯選曲上下歷史超過2000年,追蹤豎笛音色的變化,呈現如萬花筒般的燦爛效果
◎ 專輯標題「根源」所指涉的意不僅是經典的音樂、宗教的音樂或是民謠的音樂,更多是有關於馬汀.佛洛斯特自身的根源
◎ 《泰晤士報》評論:「若未曾聽過弗洛斯特演奏,就不算真正聽過單簧管。」


   本集是瑞典知名豎笛家馬汀.弗洛斯特 (Martin Fröst )加入Sony唱片公司所發行的第一張專輯,先前他已經在瑞典的BIS唱片公司發行過數量龐大的獨奏與協奏專輯,且擁有亮麗的銷售成績。
  弗羅斯特1970年出生在瑞典,6歲學小提琴,9歲開始吹豎笛,15歲前往斯德哥爾摩學習音樂與演奏。曾獲得日內瓦大賽第一名。他的演奏常伴隨誇張的動作,吸引聽眾的目光。《泰晤士報》形容:「若未曾聽過弗洛斯特演奏,就不算真正聽過單簧管。」指揮家杜達美 (Gustavo Dudamel)盛讚他:「已達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這張耀眼的專輯中,選曲上下歷史超過2000年,追蹤豎笛音色的變化,呈現如萬花筒般的燦爛效果。其中包含了許多珍貴難尋的音樂,如民謠旋律、深具宗教氛圍的樂章,以及需要前衛演奏技巧的作品。藉由上述這些音樂要素, 弗羅斯特吹奏出當代所需的旋律與聲音。
  專輯中,弗羅斯特身兼獨奏者與指揮,他表示:「這趟聲音的探索旅程,穿越了古典音樂的發源地,來到音樂最早的根源,...並嘗試如何從這個根源,為將來開啟一扇門」。「我的旅程由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希德嘉(Hildegard von Bingen, 1098-1179) 與泰雷曼(Telemann)啟航,途中經過吉普賽音樂、德系猶太人的世俗音樂克雷茲默(Klezmer)、以及各國的傳統民謠,一路迢迢地來到新創與改作的經典名曲...我希望呈現的感覺是:聆聽這套曲目就如同由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然後你突然進如一個全然不同的聲音世界,就是這樣的想法激起了我製作這張專輯的熱情。
  專輯標題「根源」所指涉的意不僅是經典的音樂、宗教的音樂或是民謠的音樂,更多是有關於馬汀.佛洛斯特自身的根源。因此專輯中除了泰雷曼《直笛與長笛雙協奏曲》、布拉姆斯《 第14號匈牙利舞曲》 、舒曼《五首民歌風格小品》、巴爾托克《羅馬尼亞民俗舞曲》 、法雅《 娜娜》、皮亞佐拉《死亡天使》等作品,還選錄了源自瑞典中部的達拉納(Dalarna),一首簡單卻又優美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傳統民歌《我知道有一朵美麗的玫瑰花》(Jag vet en dejlig rosa),向自己的文化根源致敬。

1. Ancient Suite (arr. Forssell) - Martin Fröst
2. Telemann: Concerto for Recorder, Transverse Flute, Strings and Continuo in E Minor: IV. Presto
3. G. Fröst: Klezmer Dance No. 2
4. Trad.: Psalm från Älvdals-Åsen
5. Crusell: 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s on a Swedish Song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Op. 12
6.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14 in D Minor
7. Schumann: 5 Stücke im Volkston, Op. 102 / I. Mit Humor ("Vanitas vanitatum")
8. Schumann: 5 Stücke im Volkston, Op. 102 / II. Langsam
9. Schumann: 5 Stücke im Volkston, Op. 102 / V. Stark und markiert
10. Bartok: Romanian Folk Dances Sz. 56 / II. Sash Dance
11. Bartok: Romanian Folk Dances Sz. 56 / III. In One Spot
12. Bartok: Romanian Folk Dances Sz. 56 / IV. Dance from Bucium
13. Bartok: Romanian Folk Dances Sz. 56 / V. Romanian Polka
14. Bartok: Romanian Folk Dances Sz. 56 / VI. Fast Dance
15. Falla: Nana
16. Trad.: Jag vet en dejlig rosa
17. Hillborg: Primal Blues - Martin Fröst
18. Trad.: Rolig Pers Polska
19. Hillborg: Hymn of Echoes - Martin Fröst
20. Piazzolla: La muerte del ángel
21. Pelecis: All in the Past

1/22/2016

88875049519/Teodor Currentzis : Purcell: The Indian Queen (DVD)

普賽爾:印地安皇后 DVD
歌劇創意鬼才彼得・謝拉斯編劇並執導之全新版本
克雷提茲 指揮 音樂永恆合奏團

◎ 俄國著名「金面具獎」得主克雷提茲指揮音樂永恆合奏團演奏
◎ 歌劇創意鬼才謝拉斯(Peter Sellars)編劇並執導
◎ 結合了歌曲、舞蹈、戲劇、音樂、繪畫,以及歷史文學的卓越作品


  普賽爾為十七世紀末英皇威廉三世的宮廷作曲家,《印地安皇后》是他較少被演出與錄音的作品,以十七世紀盛行的半歌劇形式寫成,劇中包含了音樂、宣敘調與芭蕾舞蹈。作品共有五幕,是他一生最後一部重要作品,但直到死前都未能寫完,因此第五幕便由他的弟弟丹尼爾・普賽爾(Daniel Purcell)接續完成。劇本與歌詞分別由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 1631-1700) 與霍華(Robert Howard)寫作。1695年於英國倫敦首演。
  德萊頓是英國著名詩人、文學批評家、翻譯家,為1668年的英國桂冠詩人。由於受到英國對美洲殖民的影響,分別於1664年與1665年他發表「印地安皇后」與「印地安酋長」的劇本,兩者皆詮釋殖民時期白人與印地安族群的抗衡關係。而「印地安皇后」 主要描述戰爭中的愛情故事,事件發生在在西班牙入侵中美洲之前,阿茲特克(Aztecs)女王與印加(Incas)將領之間不可能有結果的愛情。
  本劇由歌劇創意鬼才彼得・謝拉斯(Peter Sellars)編劇並執導,劇中捨棄了普賽爾的弟弟創作的部分,並添加了普賽爾的其他創作:"O Solitude", "Music for a while" 等歌曲。另外還加入尼加拉瓜當代小說家Rosario Aguilar創作的故事:「白人女子與沒有腳的鳥」(La niña blanca y los pájaros sin pies )。這份融入現代元素的改編作品,著重於描述歐洲人與馬雅人在美洲新世界的第一次接觸,以及創造新文明的兩位女性。 全新製作的版本,2013年於馬德里皇家劇院首度演出,本專輯即為當時演出的錄影。
  專輯指揮家克雷提茲(Teodor Currentzis)親手創立音樂永恆合奏團(Musica Aeterna Ensemble)與合唱團。2008年以莫札特歌劇 《費加洛婚禮》 之考證成就,獲得俄國著名的「金面具獎」(Golden Mask Award)之音樂劇院評委會特別獎(Special Awards of the Musical Theatre Jury)的肯定。2011年則以貝爾格的歌劇《伍采克》獲得「金面具獎」之「最佳歌劇指揮」。在本集中與演唱者搭配無間,展現悅耳優美的音樂與視覺的饗宴。
  這部影片是結合了歌曲、舞蹈、戲劇、音樂、繪畫,以及歷史文學的卓越作品。導演謝拉斯表示:這是一部「疑問的音樂、質疑的音樂、尋求的音樂」,過去數十年來,他一直希望能夠執導這部作品,如今終於願望成真。

1/19/2016

88875164052/Michael Sanderling: Beethoven &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 6

蕭士塔高維契&貝多芬:第6號交響曲
麥可・山德霖 指揮 德勒斯登愛樂管弦樂團

◎ 新銳指揮麥可・山德霖執掌德勒斯登愛樂管弦樂團,首發之作
◎ 麥可・山德霖曾於2004、2009與2014年三度來台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與國家交響樂團(NSO)
◎ 對蕭士塔高維契作品的喜愛,源自父親曾經在俄羅斯發展,並指揮列寧格勒愛樂多年,曾與蕭士塔高維契親身接觸,因而燃起他對蕭士塔高維契作品的研究熱情
◎ 展現他對古典音樂傳統的禮敬之意。也宣示他對於古典與近代作品兼容並蓄的開放態度


  麥可・山德霖(Michael Sanderling, 1967 - )來自德國指揮家族。家族成員包括他的父親與兄弟,四個人都是指揮家,分別是父親庫特(Kurt Sanderling, 1912 -)、 大哥湯瑪斯(Thomas Sanderling, 1942 -) 、二哥史蒂芬( Stefan Sanderling, 1964 -) 以及他本人。除了父親之外,三位兄弟都曾來台指揮。而本集指揮麥可更曾於2004、2009與2014年三度來台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與國家交響樂團(NSO) 。
   1967 年 2 月 21 日,麥可・山德霖 出生於德國柏林。17歲進入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求學。19歲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大提琴手,之後又在東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擔任客座大提琴手多年 。在父親的薰陶與指導之下,2001年麥可放下大提琴、轉攻指揮台。2004年擔任柏林室內樂團首席指揮,2006年就受任波茨坦室內學會樂團(Kammerakademie Potsdam)的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2011/12樂季起,擔任德勒斯登愛樂管弦樂團(Dresden Philharmonic)的首席指揮(註:剛於2015年底過世的著名指揮庫特・馬舒(Kurt Masur, 1927-2015)亦曾領導過此團)。
  2009年,當麥可・山德霖 尚在領軍波茨坦室內學會樂團時,便在Sony唱片公司發行過《蕭士塔高維契:室內交響曲》 (編號:88697225042)之專輯,如今再度推出蕭士塔高維契的第6號交響曲,可以想見他對蕭士塔高維契作品的喜愛。他的父親曾經在俄羅斯發展,並指揮列寧格勒愛樂多年,曾與蕭士塔高維契親身接觸,因而燃起他對蕭士塔高維契作品的研究熱情。專輯另收錄貝多芬的第6號交響曲「田園」,展現他對古典音樂傳統的禮敬之意。也宣示他對於古典與近代作品兼容並蓄的開放態度。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54

1
      I. Largo
00:17:41
2
      II. Allegro
00:06:11
3
      III. Presto
00:07:34

Beethoven: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4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00:11:43
5
      II. Andante molto moto
00:11:51
6
      III. Allegro
00:05:24
7
      IV. Allegro
00:03:46
8
      V. Allegretto
00:08:33

1/14/2016

88875123012/Zubin Mehta Conducts Brahms (8CD)

梅塔指揮布拉姆斯作品 8CD
交響曲,第1-4號、鋼琴協奏曲,第1-2號、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與大提琴雙重協奏曲、大學慶典序曲、海頓主題變奏曲、

巴倫波英,鋼琴 / 史坦,小提琴 / 祖克曼,小提琴 / 哈瑞爾,大提琴
梅塔 指揮 紐約愛樂管弦樂團

◎ 專輯是為慶賀梅塔2016年八十歲生日而特別出版
◎ 梅塔曾表示:「我之所以成為指揮,最根深蒂固的原因便是想要指揮布拉姆斯的四首交響曲
◎ 留聲機雜誌盛讚梅塔對「管弦樂團擁有高度的控制力」
◎ 紐約時報評論:「指揮與鋼琴家在開頭的樂章完美融合在一起,讓人不禁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中的力與美…… 慢板樂章充塞著鋼琴獨奏家與管弦樂團成員之間的精緻的交互作用」


   梅塔曾經在他的自傳中表示:「我之所以成為指揮,最根深蒂固的原因便是想要指揮布拉姆斯的四首交響曲,以及史特勞斯的音詩」。為慶賀梅塔2016年八十歲生日,Sony唱片公司因此特別推出這一套於一九七〇年代末到八〇年代初,與紐約愛樂管弦樂團合作的重要錄音。
   梅塔(Zubin Mehta)為猶太裔的印度指揮家。1936年4月29日出生於印度孟買的音樂世家;父親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小提琴教師和指揮家、孟買交響樂團弦樂四重奏團的創始人。7歲時小梅塔就接受正規的小提琴和鋼琴教育。作為父親的學生,16歲時便已指揮了孟買交響樂團。18歲時進入維也納音樂院學習鋼琴與作曲。在漢斯·斯瓦洛夫斯基(Hans Swarowsky)的指導下完成指揮學業。
  1958年梅塔自利物浦國際指揮大賽上勝出。20餘歲的他便已指揮過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與柏林愛樂管弦樂團。至今他依舊與他們還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1958年亦獲得美國坦格塢指揮大賽的第二名(第一名是阿巴多)。1962-1978年任洛杉磯愛樂樂團音樂總監。1969年成為了以色列愛樂樂團的音樂顧問,1977年升為首席指揮,1981年任終身音樂總監。1978年他繼布列茲(Pierre Boulez)之後成為紐約愛樂的音樂總監,合作關係歷時13年。1998年起,擔任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直至2006年卸下職務。
   梅塔自1978年接掌紐約愛樂,開始的前幾年便將演奏曲目集中於維也納作曲家的作品,布拉姆斯的管弦樂曲與交響曲便是此時的主力曲目,他本人便表示此時的他才達到「音樂的法定成年」(musical coming-of-age)。並在此時為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錄製本集中的所有曲目,留聲機雜誌便盛讚梅塔對「管弦樂團擁有高度的控制力」。
   而在此同時梅塔也與他的好友:巴倫波英、祖克曼、史坦、哈瑞爾,合作錄製布拉姆斯的協奏曲。在聽過1979年二月,梅塔與巴倫波英合作的第1號鋼琴協奏曲後,紐約時報評論:「指揮與鋼琴家在開頭的樂章完美融合在一起,讓人不禁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中的力與美,對於這些人們早已熟悉的音樂而言,實在難能可貴......慢板樂章猶如是一首長而不間斷的歌曲,充塞著鋼琴獨奏家與管弦樂團成員之間的精緻的交互作用」。
   這套專輯的錄音原始的出版年代介於1979與1984年間,當年僅以黑膠唱片的格式發行過,從不曾出版過CD。而其中的第1號交響曲更因為合約的問題,從不曾發行過黑膠唱片。
   專輯含八張CD,並仿照黑膠唱片的方式包裝。內容包含完整的唱片介紹,所有的錄音也都重新加以處理,務求完美呈現梅塔所鍾愛的偉大作曲家 - 布拉姆斯。

SET CONTENT
DISC 1: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DISC 2: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73
DISC 3:Symphony No. 3 in F Major, Op. 90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Joseph Haydn, Op. 56a
DISC 4:Symphony No. 4 in E Minor, Op. 98
DISC 5:Concerto No. 1 in D Min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 15Daniel Barenboim, piano
DISC 6:Concerto No. 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B-Flat Major, Op. 83Daniel Barenboim, piano
DISC 7: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Major, Op. 77Isaac Stern, violin
DISC 8:Concerto for Violin, Cello and Orchestra in A Minor, Op. 102Pinchas Zukerman, violin; Lynn Harrell, celloAkademische Festouvertüre, Op. 80

1/13/2016

88875063232/Kammerakademie Potsdam - Schubert: Symphony No. 8

舒伯特︰第8號交響曲
馬內柯達 指揮 波茨坦室內學會樂團
Kammerakademie Potsdam / Antonello Manacorda

◎ 連獲好評的舒伯特交響曲錄音計畫之第四套錄音
◎ 舒曼認為此曲是舒伯特真正的傑作:「這是一首通往天國的樂曲,曲中洋溢著美麗的浪漫情懷。不熟悉此曲的人,便等於不曾認識舒伯特的真正精神。」
◎ 現代的銅管樂器及定音鼓與古樂器的搭配,展現了蓬勃的生命力,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本集為馬內柯達與波茨坦室內學會樂團的舒伯特交響曲全集錄音計畫之一,計畫始於2011年,2012年出版第3&7號交響曲,2013年出版第5&6號交響曲,兩套錄音均獲得好評。2014年再推出第2&4號交響曲錄音。
  由於樂譜發現的先後順序與出版的順序不同,造成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 交響曲編號的混亂。這首第8號交響曲「偉大」,以往被編為第9號,而本專輯則以國際舒伯特協會(Internationale Schubert-Gesellschaft)於1978年修訂的目錄編號,將著名的「未完成」編為第7號,此「偉大」交響曲則編為第8號。而由於它被人發現的時間較「未完成」早,以往號碼曾經一度被編在「未完成」之前。
  「偉大」交響曲寫作於1828年,同年舒伯特逝世。樂迷們無不為樂曲所呈現的高貴個調與豐富的樂思所陶醉。1838年,也就是舒伯特逝世十週年後,舒曼前往憑弔舒伯特的墳墓,順便拜訪舒伯特的故居,結果發現一疊未曾發表過的遺作,包含了這首交響曲的總譜。仔細研讀之後舒曼認為這是舒伯特真正的傑作,他讚歎道:「這是一首通往天國的樂曲,曲中洋溢著美麗的浪漫情懷。不熟悉此曲的人,便等於不曾認識舒伯特的真正精神。」並且建議舒伯特的家人將樂譜送到萊比錫給孟德爾頌。1849年3月21日此曲終於在孟德爾頌的指揮之下舉行了首演。
   專輯指揮馬內柯達(Antonello Manacorda)出生於義大利的都靈(Turin),於威爾第音樂院(Conservatorio Giuseppe Verdi)與Sergio Lamberto學習小提琴。之後,獲得德索諾音樂協會(De Sono Associazione per la Musica)的獎學金,因而得以繼續前往阿姆斯特丹深造。曾於1997年與指揮大師阿巴多等人共同成立馬勒室內管弦樂團,並擔任樂團副主席長達八年。2003-06年間擔任普羅旺斯歐洲學院音樂節(Académie Européenne de Musique du Festival d'Aix en Provence )室內樂的藝術總監。自2010年起擔任波茨坦室內學會樂團(Kammerakademie Potsdam)的首席指揮。
   波茨坦室內學會樂團於2001年在德國布蘭登堡成立,以古樂器演奏巴洛克樂曲、或是現代編制詮釋當代曲目為主。由於波茨坦室內學會樂團的編制之緣故,馬內柯達的詮釋輕盈且靈巧,將舒伯特的青春氣息完全展現。免除了大編制樂團的沈重感,展現舒伯特作品輕盈優雅的原貌。樂章中,現代的銅管樂器及定音鼓與古樂器的搭配,展現了蓬勃的生命力,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演奏空間的適度殘響,亦增添錄音的可聽性。


      Symphony No. 8 in C Major, D. 944, "The Great"

1
      I. Andante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0:15:10
2
      II. Andante con moto
00:14:39
3
      III. Scherzo. Allegro vivace
00:13:47
4
      IV. Allegro vivace
00:11:27

1/11/2016

88843095342/Jascha Heifetz: The Complete Stereo Collection - Remastered

海飛茲立體聲錄音全集
24CD+1DVD (tbc)

◎ 海飛茲被視為是近代第一位且為最偉大的小提琴炫技演奏大師
◎ 本套專輯是海飛茲立體聲時期演奏錄音完整集結出版,所有原始類比錄音也轉換為24-bit的數位格式
◎ 專輯特別收錄1972年10月23日海飛茲於洛杉磯的最後現場演出。樂評Tim Page評論:「海飛茲的穩定性亦具有某些高貴的氣質。多數的演奏家在其演奏生涯中,少有人能夠貫徹如此一絲不茍的控制力」


  海飛茲被視為是近代第一位且為最偉大的小提琴炫技演奏大師。而RCA唱片公司更給予他「世紀小提琴家」的封號。本套專輯是他立體聲時期演奏錄音完整集結出版,所有原始類比錄音也轉換為24-bit的數位格式。而研究海飛茲的權威專家John Maltese也特別為本套專輯撰寫全新的解說。絕對是樂迷不可或缺的套裝珍藏。
  1901年在立陶宛出生,1987年逝世於加州洛杉磯。海飛茲三歲時由父親啟蒙學習小提琴。1910年,進入位在聖彼得堡的音樂學院師從奧爾(Leopold Auer)。1911年在聖彼得堡舉辦個人第一場公開音樂會。1917年10月17日,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度登台。從此征服世界樂壇,並開始為Victor唱片公司錄製專輯。並在40年後,又為RCA Victor唱片公司以立體聲的技術,重新錄製許多主流的重要小提琴曲目,1988年留聲機雜誌便在三月號的刊物上表示:這些錄音讓人「發現了海飛茲最強烈的光芒」…… 「而其後以CD格式發行的錄音,更建立起顛峰時期,海飛茲令人驚訝的三度空間立體聲」。
  而據說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在聽了只有十三歲的海飛茲(Jascha Heifetz, 1900-1987)演奏後曾表示:「我也許會懷著滿意的心情將自己的小提琴砸毀。」同時所有技巧派的演奏家也都被他給比下去了,自此以後小提琴家便不允許在台上拉錯一個音,而許多有關海飛玆的奇蹟自然也不斷湧現。海飛玆先天具有「不厭其煩地追求完美」的個性,他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但這並不是說從小學琴的人便會成為大師,而是印證了大師必須長時間專注於所學才能有成。長時間的演出正是他自我訓練的最好方法。
  從年少起始,及至晚年,海飛茲都以無比精湛的技巧,為世人留下完美典範。專輯收錄了海飛茲立體聲時期所有的錄音作品,包含了協奏曲、獨奏與重奏,更包含了他在1972年10月23日於洛杉磯的最後現場演出。樂評Tim Page評論這場音樂會:「這場演出 - 無論計畫或執行 - 都與海飛茲幾十年前的演出無所不同。從一開始的法朗克奏鳴曲,便全神貫注、精神集中,與其呼吸分句直接連結,承載其一塵不染之貴族氣質 - 他確實正是這樣的一位藝術家……海飛茲的穩定性亦具有某些高貴的氣質。多數的演奏家在其演奏生涯中,少有人能夠貫徹如此一絲不茍的控制力 」。


Tracklisting

DISC 1: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77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35

DISC 2: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DISC 3: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63
Glazunov: Violin Concerto in A Minor, Op. 82

DISC 4: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 26
Bruch: Scottish Fantasy, Op. 46
Vieuxtemps: Violin Concerto No. 5 in A Minor, Op. 37

DISC 5:
Bach: Concerto in D Minor for Two Violins, BWV 1043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E-Flat, K.364
Brahms: Concerto in A Minor for Violin and Cello, Op. 102

DISC 6: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4, K.218, in D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5, K.219, in A "Turkish"
Vivaldi: Concerto, RV 547/Op. 22, No. 2/P. 388 in B-Flat

DISC 7:
Rozsa: Violin Concerto, Op. 24
Rozsa: Sinfonia concertante, Op. 29
Tema con variazioni
Benjamin: Romantic Fantasy

DISC 8: Heifetz and Piatigorksy - The Duo Collection
Boccherini: Sonata in D
Kodaly: Duo, Op. 7
Martinu: Duo for Violin and Cello
Toch: Divertimento, Op. 37, No. 2
Stravinsky: Suite italienne
Glière: Duo Prelude, Op. 39, No. 1
Handel: Passacaglia No. 6 (Harpsichord Suite No. 7) in G Minor

DISC 9: Heifetz, Primrose and Piatigorksy - The String Trio Collection
Bach: Sinfonia No. 4, BWV 790, in D Minor
Bach: Sinfonia No. 9, BWV 795, in F Minor
Bach: Sinfonia No. 3, BWV 789, in D
Beethoven: Serenade, Op. 8 (Trio in D)
Beethoven: Trio, Op. 9, No. 2, in D
Schubert: Trio No. 2, D. 581 in B-Flat

DISC 10: The Piano Trio Collection
Beethoven: Trio, Op. 1, No. 1, in E-Flat
Beethoven: Trio, Op. 70, No. 2, in E-Flat

DISC 11: The Piano Trio Collection
Schubert: Trio No. 2, D. 929/Op. 100
Brahms: Trio No. 2, Op. 87 in C

DISC 12: The Piano Trio Collection
Dvorak: Trio, Op. 65 in F Minor
Dvorak: Trio, Op. 90 "Dumky" in E Minor

DISC 13: The Piano Trio Collection
Mendelssohn: Trio No. 2, Op. 66, in C Minor
Arensky: Trio No. 1 Op. 32 in D Minor
Turina: Piano Trio No. 1, Op. 35

DISC 14: Piano Quintets
Dvorák: Piano Quintet in A, Op. 81
Franck: Quintet in F Minor

DISC 15: Piano Quartet and Quintet
Brahms: Piano Quartet, Op. 60, in C Minor
Dvorak: Quintet, Op. 81, in A

DISC 16: Chamber Music for Strings
Mozart: Quintet, K. 515, in C
Mozart: Quintet, K. 516 in G Minor

DISC 17: Chamber Music for Strings
Schubert: Quintet, D. 956/Op. 163 in C
Brahms: Sextet, Op. 36, in G

DISC 18: Chamber Music for Strings
Mendelssohn: Octet, Op. 20, in E-Flat
Spohr: Double Quartet, Op. 65 in D Minor
Francaix: Trio in C

DISC 19: Chamber Music for Strings
Brahms: Quintet No. 2, Op. 111, in G
Tchaikovsky: Souvenir de Florence, Op. 70
Tchaikovsky: Sérénade mélancolique, Op. 26
Tchaikovsky: Serenade in C., Op. 48 (Arranged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DISC 20: Recitals
Ferguson: Sonata No. 1, Op. 2
Khatchaturian: Sonata, Op. 1 in G Minor
Saint-Saens: Sonata No. 1, Op. 75, in D Minor
Gershwin: Preludes
Gershwin: Porgy and Bess Selections

DISC 21: Recitals
Beethoven: Sonata No. 9, Op. 47 "Kreutzer" in A
Schubert: Fantasie, D. 934, in C
Debussy: Chansons de Bilitis - La chevelure, No. 2
Debussy: Children's Corner - Golliwogg's Cakewalk, No. 6
Debussy: Beau soir
Ravel: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Poulenc: Mouvements perpétuels
Saint-Saens: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 Le Cygne
Ibert: Histoires, No. 2 - Le petit âne blanc

DISC 22: Live at the 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 Los Angeles October 23, 1972
Franck: Sonata in A
Strauss: Sonata, Op. 18, in E-Flat

DISC 23: Bach: Partita No. 3 in E, BWV 1006
Bloch: Baal Shem (Three Pictures of Chassidic Life) - Nigun
Debussy: La plus que lente
Rachmaninov: Etude-tableau, Op. 33, No. 4 in E-Flat
Falla: Seven Popular Spanish Songs - Nana
Kreisler: La chasse (In the style of Cartier)
Ravel: Tzigane (Rapsodie de concert)
Castelnuovo-Tedesco: Sea Murmurs (Deux études d'ondes)

DISC 24: The Final Recordings & Popular Encores
Bach: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Chaconne
Mozart: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Rondo
Prokofiev: 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 - March
Debussy: Preludés, Livre I, No. 8 -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Gershwin: Porgy and Bess - It Ain't Necessarily So
Rachmaninoff-Heifetz: Daisies, Op. 38, No. 3
Korngold: Garden Scene (from Much Ado About Nothing, Op. 11)
Korngold: Garden Szene - Rehearsal and excerpts - Heifetz Narration
Sibelius: Nocturne (from Belshazzar's Feast)
Wieniawski: Capriccio-valse, Op. 7
Rachmaninov: Daisies, Op. 38, No. 3
Rachmaninov: Oriental Sketch, Op. 2, No. 2
Falla: Nana (Berceuse) (Seven Popular Spanish Songs No. 5)
Falla: Jota (Seven Popular Spanish Songs No. 4)

1/04/2016

88875060112/ Daria van den Bercken : Keys to Mozart

莫札特音樂之鑰
Keys to Mozart
達莉雅,鋼琴

◎ 別緻的選曲內容,傳達荷蘭鋼琴家 達莉雅獨特的邏輯思維,帶領樂迷直入莫札特鋼琴音樂的核心
◎ 試圖點燃其聽眾心中的熱情,體驗變化多端的情緒。讓莫札特的音樂呈現出不同的新風貌
◎ 為推廣音樂,達莉雅曾在巴西懸掛在起重機上,飛越數千人的上空,也曾在卡車上穿越阿姆斯特丹的街頭


  繼2012年頗受好評的《韓德爾:鍵盤組曲》後,荷蘭鋼琴家達莉雅(Daria van den Bercken )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曲目取自莫札特的獨奏鋼琴作品,包含第4、11、12號鋼琴奏鳴曲,C小調幻想曲K396、吉格舞曲K574,以及第2號鋼琴奏鳴曲的第二樂章。別緻的選曲內容,傳達了達莉雅獨特的邏輯思維,帶領樂迷直入莫札特鋼琴音樂的核心。
  達莉雅以兩年的時間籌劃這張專輯,其間大量聆聽其他演奏家的錄音,並仔細精研樂譜,而錄音團隊之成員亦由她親自挑選,包含了曾於1992年獲得葛萊美獎年度古典音樂製作人之榮耀的Michael Fine,而達莉雅的上一張專輯:《韓德爾:鍵盤組曲》亦是由他負責錄製。
  為推廣音樂,達莉雅曾在巴西懸掛在起重機上,飛越數千人的上空,也曾在卡車上穿越阿姆斯特丹的街頭,演奏韓德爾的作品。她表示:「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愛上音樂,然後我想分享給更多人聽,越多人越好」。 「我不只在演奏廳裡表演,也會在街上、網路上或空中表演:去感受那種好奇的心境、真正地聆聽,以不帶偏見的方式聆聽。
   不僅演奏方式十分大膽,達莉雅在音樂的詮釋上亦有其獨到之處:試圖點燃其聽眾心中的熱情,體驗變化多端的情緒。透過這張專輯,她讓莫札特的音樂呈現出不同的新風貌。


Track Listings
Piano Sonata No.12 in F major, K332/300K
  1. I. Allegro
  2. II. Adagio
  3. III. Allegro Assai

Piano Sonata No.4  in E-Flat Major, KV282 (189g)
  4. I. Adagio
  5. II. Menuetto I-II
  6. III. Allegro

  7. Fantasie in C Minor, KV 396 (385f)

Piano Sonata No.11 in A Major, KV 331/300i "Alla Turca"
  8. I. Andante grazioso
  9. II. Menuetto
  10. III. Alla Turca: Allegretto

  11. Eine kleine Gigue Allegro, KV 574

Piano Sonata No.2 in F Major, KV 280/189e
  12. II. Ada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