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06

阿胥肯納吉

阿胥肯納吉簡介
(Vladimir Ashkenazy 1937 - )

  阿胥肯納吉,1937年6月7日生於俄國高爾基,六歲開始學琴,八歲即正式進入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師事蘇姆巴提安(Anaids Sumbatian),開始練習艱難的技巧。1955年,前往華沙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榮獲第2名,中國的鋼琴詩人傅聰則為該屆比賽的第三名。此次得獎是他一生的轉捩點,意味著未來的鋼琴演奏生涯之門已經為他而開。
  1956年,阿胥肯納吉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伊莉莎白皇后鋼琴比賽獲得首獎,並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繼續鋼琴課程,在這裡不但功課繁重,而且訓練非常嚴格。隨後他參加了1962年5月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此賽結果與英國鋼琴家奧格登(John Ogdon)同享金牌獎,從此奠定了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中國鋼琴家殷承宗也在這次比賽中榮獲亞軍。
  1963年,他與妻兒前往英國旅行演奏,並取得英國的永久居留權,同年與英國笛卡唱片公司(DECCA)簽約成為專屬音樂家,開始灌錄唱片。30多年來,驚人的銷售成績,已使他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鋼琴家,不論獨奏曲或協奏曲,都展現出多方面的音樂才華。美國樂評家薛弗(Schaefer)曾說:「他的演奏主要特色是平衡與敏感,那是蕭邦音樂的傳統演奏法,雖是在偌大的音樂廳裡演奏,但感覺上彷彿是在音樂沙龍裡聽精緻的室內樂演出。」他以細膩的方式表現他驚人的技巧,但又不過份炫耀。另一位著名樂評家苟伯格形容他的演奏是鋼筋而非水泥,而在指揮大師蕭提的心目中,阿胥肯納吉是同輩中最好的鋼琴家;所有的音樂評論家更是一致公認阿胥肯納吉為最富詩意的鋼琴演奏家。1982年曾應邀來台演奏,造成當時強烈的「鋼琴震撼」。
  自從1963年移居西方世界後,阿胥肯納吉的演奏事業更可謂一帆風順,備受囑目。近年來,也活躍於指揮界,在鋼琴家兼任指揮的音樂家中,也以他為最有成就,1987年受聘出任倫敦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在他的領導下,這個樂團逐步成為歐洲最傑出的音樂團體之一。另外,自1987年9月起,阿胥肯納吉開始擔任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的主要客席指揮,同年10月又被任命為柏林電台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此外聘他為客席指揮的還包括洛杉磯、柏林愛樂管弦樂團以及伯恩交響樂團。
  1988年3月,DECCA為紀念他和公司第一次合作錄製的「拉赫曼尼諾夫第3號鋼琴協奏曲」,銷售量突破15萬張,頒贈一張銀唱片當作賀禮,並發表一些阿胥肯納吉銷售成績的驚人數用。至今他已完成了150張以上的專集唱片,並先後得到葛萊美、愛迪生和留聲機雜誌等演奏、錄音大獎。鋼琴錄音幾乎涵蓋了所有莫札特、貝多芬、蕭邦、拉赫曼尼諾夫和史克里亞賓的主要鋼琴作品。近年來阿胥肯納吉將事業重心全力放在指揮上,但依舊不放棄以往在鋼琴上所建立的傑出成,新的演奏錄音依舊時有所聞。身為指揮家,他的錄音作品更是琳瑯滿目:包括札愛樂管弦樂團合作的貝多芬交響曲和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演出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曲,以及和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合作的普羅可菲夫和史特勞斯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莫札特的所有鋼琴奏鳴曲,以及由他指揮,克利夫蘭管弦樂團演奏的五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等,更是愛樂者的最愛。
  同時他也是位傑出的室內樂大師,經常和小提琴家帕爾曼(Itzhak Perlman)以及大提琴家林.哈瑞爾(Lynn Harrell)合作錄音、演奏,成功地以三重奏及二重奏的型式演出豐富多樣的曲目。在歌謠方面,曾與瑞典女高音索德絲聰(Elisabeth Soederstroem)共同合作拉赫曼尼諾夫和柴科夫斯基的歌曲。聲樂方面的新伙伴為芭芭拉.邦妮(Barbara Bonney)和葛耶內(Matthias Goerne)。對阿胥肯納吉來說,音樂是他的世界,永無止境。
  在談到阿胥肯納吉自己對音樂的看法時,他說:「我尊重所音樂的本質,同時要求自己表現出音樂的內涵。鋼琴家必須把他的一生奉獻給音樂,因為風格、技巧、意義及詮釋絕對不是某一時刻的偶然產物,而是透過一段漫長而不斷的練習,專心致志產生的。」而「音樂愈偉大則愈神秘;貝多芬的音樂反映了生活的一切狀態,莫札特則完美無缺、遠離生活——因為生活不可能完美。」
  對於每一次,錄音及音樂會演出阿胥肯納吉總是懷抱著最虔誠的態度成就每一次的完美,而這也是他獲致現有成就的主要原因,其才華及專注的態度便他屹立於當代樂壇,身兼指揮與鋼琴家而仍勝任愉快,卓然有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