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06

我的夏日午餐


  北台灣八月初的夏日週末,一個人閒閒在家,只好自己打理午餐,連續兩個週末中午都吃同一道食物,不過由於食物的新鮮度與醬汁的多寡,大大地影響了兩次實用的感受。
  將三人份的通心麵煮熟,配上花椰菜、青椒、紅椒與萵苣,撒上一點葡萄乾與乾果。做後再淋上自己特調的醬汁,結果就成了這一道可口又開胃的涼拌沙拉。自己特調的醬汁是用紅酒醋、橄欖油、沙拉醬、少許的鹽與現磨的胡椒顆粒所調配成的,最後在醬汁中加入洋蔥末,這樣吃起來洋蔥比較不會太辛辣。
  自己一個人生活,總免不了自己煮東西吃。這一兩年來的經驗告訴我,「新鮮」是食物好吃的重要關鍵之一。只不過一個人弄東西吃總是較難拿捏份量,而且常會偷懶多弄一些想等到下一餐繼續吃。屢試不爽的結果就是,隔天的食物總是少了一些新鮮的口感。而且隔夜的通心麵或義大利麵口感已經失去了Q度,絕對比不上現煮的口感。幸好這一次醬汁調配的不錯,讓失去Q度的通心麵不至於太難吃。

楓丹白露宮之夜宴


2003年九月初,因為工作開會之便,有幸欣賞次女高音芭托莉(Cecilia Bartoli)於楓丹白露宮的教堂所舉辦的演唱會,會後並於皇宮的宴會廳中享用晚餐。
  當晚大約十點鐘晚餐開始,主菜為小羊排,搭配的紅酒、麵包、甜點, 每一樣食物都十分上乘。
  儘管現在已經無法回想當時感動味蕾的滋味,不過皇宮的場所、燈光、氣氛與純正法式美食之完美搭配,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忘懷。
  能夠在楓丹白露宮中享用純正的法式美食, 這將會是我一生難忘的經驗。


楓丹白露宮前的廣場,穿著十八世紀古裝的宴客服務生

前菜
主菜為小羊排
餐後甜點

氣氛絕佳的皇宮宴會廳

香港大排檔餐廳


  在香港吃大排檔餐廳,是一件有趣的事。朋友帶我到距離香港賽馬場不遠的「嫦記」吃大排檔。這裡也經常有些大明星來光顧;關芝琳、周慧敏、陳奕迅、王傑、容祖兒、Twins都曾經出現在這裡。
  上菜之前會先給你一盆水用來洗碗筷,印象中好像小時候在台灣鄉下吃喜酒也會有類似的「儀式」,不禁讓我會心一笑。這也算是開了一次眼界了。

雞仔餅














  香港的雞仔餅類似台灣的雞蛋糕,不過它是中空的,且口感較為酥脆,充滿奶香與蛋香。買了以後最好馬上食用,隔夜之後變得鬆軟反而不好吃了。

香港的油條














  香港的油條不像台灣的油條,兩者在口感與形體上差異蠻大的。台灣的油條為長條形,中空而酥脆,而香港則是矮胖形,內容紮實,麵粉的份量十足,口感比較像是油炸的雙胞胎或是甜甜圈。比較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台灣的油條。

楊枝甘露














  十分好喝的飲品,令人不得不佩服香港人的創意,竟然能夠將芒果與柚子做如此的結合,繼而創造出如此可口的飲料。據說是由鴻星這家餐廳首創,除了可以在他們的餐廳喝到,也可購買瓶裝外帶。
  以下是由網路上找到的「楊枝甘露」做法,不過由於是廣東人寫的,有點看不太懂。

材料: 金柚一個(撥絲)、西米85g、水1500ml、冰糖155g、椰汁320g、忌廉60g、芒果6個
做法:
1. 先將西米用水煮10分鐘(滾水落),焗5分鐘,用清水沖淨過冷河
2. 將冰糖用水煮滾後落椰汁,直至滾起,熄火放涼
3. 芒果一半攪茸,一半切粒
4. 將忌廉加入芒果茸一起攪拌,放入已放涼的椰汁糖水到,落埋其他材料,完成。

駙馬爺的最愛 - 三井日式料理


三井日式料理
12/10, 2004

  2006年,因為趙建民的緣故很多人都認識了三井這家店。而我有幸在2004年就認識了這家店。第一次見識到台灣高級日式料理的樣貌。一客1200元的套餐令人咋舌,我大概永遠也都吃不起。如果你覺得1200的套餐還夠看,這家店還有價格更高的料理等著你來品嚐!
  位於台北市農安街的三井日式料理,若不事先訂位恐怕吃不到。連同我共四個同事點了兩份套餐。雖名為套餐,但是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與當令食材,安排合適的料理。這裡的食物雖然稱不上豪華,但是講求的是新鮮與單純的原味;因為新鮮所以食物的甘美便自然呈現。而店內的裝潢也十分俐落而典雅,十足的當代日式風。
  印象比較深刻的菜餚包括︰開胃小菜十分爽口下飯。每一種生魚片都極為爽口,尤其是鮮蝦生魚片更令人回味。北海道帝王蟹的蟹肉棒粗大甜美無比。烤飯糰很有嚼勁,酥爽可口。 中午在此用餐的人還不少,顯見台灣有錢人還真多!
  原本這頓飯是三位同事為了要慶祝主管生日而去的,費用也是要三人分攤,後來我們的老闆也過去一起慶祝,所以所有的費用最後自然都記在老闆的白金卡上了! 哇~~~,眼睛與味蕾都大開眼界!

四平小館


四平小館
12/22, 2004

  聖誕節前,六位同事一起來到「四平小館」聚餐。這家外觀不甚起眼的小店,卻有著令人驚艷的口味,難怪這裡也來過許多影視明星。店內裝璜十分簡單,如果不是特別介紹,一般人恐怕很難入內消費。 第一次來到這家位於四平街的店,為了免除點菜的麻煩,大家直接選用了餐廳裡推薦的2800元組合套餐,足夠6-7個人食用。較特別的食物包括了酸菜白肉火鍋,芥末芹菜、紅燒乾鯽魚、水餃、牛肉燒餅,涼拌燻雞,以及酸菜拌花生的小菜。
  儘管每個人平均分攤了466元,但是顯然蠻超值的。幾乎每一道佳肴都可吃出老闆對於口味、食材與品質的堅持:白肉的彈性十足,就算煮久了肉也不至於太老。酸菜湯清爽可口。芹菜十分爽口脆嫩。可以將肉與骨完全下肚的鯽魚令人印象深刻。水餃皮有種難以描述的鮮嫩口感。酸菜拌花生十分開胃! 火鍋中的蝦子可能是煮過頭了,缺乏鮮味,而火燒冰淇淋則因為選用的冰淇淋品質不是很好,因而乏善可陳。由於上菜速度很快,許多食物又必須趁熱食用,因此吃得有些急迫。
  儘管有這些小缺點,有機會還是該去吃! 強力推薦!

吃一隻烤雞腿等於抽60根香煙

吃一隻烤雞腿等於抽60根香煙
【中廣新聞網 】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警告,燒烤食物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和吸煙沒兩樣,另一份研究則進一步指出,吃一隻烤雞腿等同於抽60支香煙。 世衛歷時三年做出的研究報告說,常吃燒烤的女性,罹患乳腺癌機率比不愛吃燒烤的女性高出兩倍以上。專家表示,肉類食物直接在高溫下燒烤,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產生的煙再與肉裡的蛋白質結合,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可能誘發胃癌與腸癌。

偉克商人餐廳


2005年,1月28日,星期五
公司尾牙,地點在民生東路偉克商人餐廳。

  不像往年熱鬧,只有抽獎活動。省下了表演活動所需之費用,所以今年吃的比較好,且抽獎的基本獎金也提高了,不過我只抽到最小的基本獎。
  晚餐是以點餐的方式進行,每個人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選擇主菜與甜點,但是開胃菜、湯、沙拉則是每個人都一樣的。

  我的餐點如下—
  • 開胃菜:香煎法式鵝肝&普里普里蝦
  • 湯:大溪地蟹肉椰湯
  • 主菜:椒鹽羊排佐鳳梨木瓜沙拉
  • 甜點:草莓慕斯蛋糕+咖啡

  開胃菜與濃湯我特別喜歡,口感頂級,那是我從來沒吃過的美味!而羊排搭配鳳梨木瓜沙拉一起食用更是絕配!
  以偉克商人的正常的價格,這樣一餐大概要花兩千元,對我來說真的是負擔不起,不過藉由公司尾牙的機緣,令我大開眼界。有機會都應該去吃一次!
  當天搭配的紅酒資料如下—品牌: Rosemount、葡萄品種: Grenache Shiraz、年份:2002。澳洲酒,十分順口!讚!推薦!


  美食或許不是我的生命重點,不過卻是點綴人生不可或缺的流星!

香蕉鬆餅

  朋友教我了一道美味的香蕉鬆餅,十分的可口,有一種令人意外的好滋味。
  將蛋、麵粉、糖、鹽、牛奶所製成的麵糊倒入平底鍋中,微熟之後放入Cream Cheese。再用麵皮將香蕉包裹起來。沒想到香蕉竟然可以跟麵粉製成的餅皮融合的如此完美。口感香滑,甜而不膩,可以當作早餐,或是下午茶的甜點。
  這一年多來從前任已及朋友身上學到了一些烹飪的方法,很感謝他們。也些人或許已經離開了身邊,有些人也不再連絡,但是總偶爾會想起他們。套句國中國文課本中陳之藩說的「得之於人者太多,出自於己者太少。」.....想要感謝的人太多了,無法一一致謝,因為也些人已經離開身邊了,所以只好謝天!
  感謝曾經出現在我生命,讓我的生活更豐富的所有人,或許正在閱讀這篇日記的你也將會其中之一。
  謝謝你、謝謝你們!

海尼根五公升重裝瓶

海尼根五公升重裝瓶
  平時並不常喝啤酒,喝過的啤酒還是鍾情菸酒公賣局出的台灣啤酒,尤其是台灣的生啤酒。不過上個星期買了這一桶海尼根,倒是讓我對它有些改觀了。因為海尼根的味道較淡,有點像是喝飲料,因為酒精濃度較低,所以白天喝也可以,並不會影響日常的生活。
  很有份量的重量瓶,可以讓你喝很久。真空按壓式的包裝,保鮮的效果很好,可保鮮30天,讓你天天都可以喝到新鮮的啤酒,而且保證每一杯都有許多新鮮的泡沫,只不過價錢有點貴,在頂好超市賣的價格要七百多元。

Stelton 咖啡壺

  儘管這原本是設計當作咖啡壺來使用,不過我只把它當作一般的水壺。但是無論它的作用如何,都無損它的美。

  當初之所以會買這個壺,完全是因為百貨公司的正在做特價活動,而且那時台彎的代理商另有其人,所以定價相對於現在的代理商,便宜許多。再加上有週年慶活動,且又是有一點小瑕疵,所以售貨小姐又多給了一些折扣。

  說真的,蠻懷念以前由「維京船」公司代理的產品,他們定的售價都合理許多,不像現在的代理商已經把他們變成奢侈品了。

船用煤油燈

Ship's Lamps
船用煤油燈

艾瑞克.馬格紐森(Erik Magnussen)於1990年設計
STELTON公司製作
高34 x 直徑15 cm
裝滿煤油約可點燃48小時
使用18/8之鋼材

  儘管這只油燈是為了在遊艇上使用,但是用在家中也很適合。昏黃的燈光十分具有情調,而且光線亮度比一般的蠟燭大,還可以調整亮度。就算不拿來使用,當作裝飾品也十分有品味。
  1940年,艾瑞克.馬格紐森(Erik Magnussen)出生於哥本哈根,在藝術與設計應用學校(School of Applied Arts and Design)接受陶瓷教育,1960年畢業時,獲得銀牌獎的肯定。曾為Bing & Grøndahl、Fritz Hansen、Franz Schneider Brakel gmbh、Royal Selangor、Stelton、Licht & Form ,以及Paustian等公司設計產品。作品曾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1967年獲得Lunning獎,1977年獲得傢俱獎。1983年丹麥設計協會(Danish Design Council)評選為「年度設計師」,作品曾經多次獲得丹麥工業設計協會(Danish Society of Industrial Design)的ID獎。1996年獲得Bindesbøll獎,並獲得Ole Haslund 基金會, 皇家珠寶協會Michelsen年度基金會,以及Knud V. Engelhardt's紀念基金會的獎勵。1997年艾瑞克.馬格紐森(Erik Magnussen)獲得由Design Zentrum Nordrhein-Westfalen所舉辦的「紅點」(The Red Dot)競賽,所頒贈「1997年創新設計」獎,也曾獲得日本工業設計促進會頒贈「優良設計金牌獎」。

摩卡咖啡杯

Aldo Rossi Mocha Cup
摩卡咖啡杯

設計師: Aldo Rossi
製造商: Alessi
直徑約5.8公分,
高約6公分 2 1/4"
diam. X 2 1/3" high

  主體由18/10的不鏽鋼製成,搭配耐熱玻璃杯。咖啡杯是配合咖啡壺而設計,據說其造型是Aldo Rossi 1986年在研發La Cupola時期的作品,構思自古羅馬競技場。

  這是我購買的第一個咖啡杯。十多年前與ALESSI知名建築師咖啡大師Richard Sapper經典摩卡壺一起買的。當時的我對於Alessi這個品牌還不認識,而代理商也只是將他們放在百貨公司的廚具部展示,完全不像現在還有專門的展示空間。但是那麼多鍋碗瓢盆的地方,還是讓我發掘了它們的存在,可見它們的魅力。重要的是,那時Alessi產品的價格還不像現在這麼昂貴,收藏起來也比較不覺得心疼。現在,杯子較少用,因為它的容量稍大了一些,裝一人份的expresso咖啡稍嫌大了一點。

無手把小水杯

Small Tumbler by Aino Aalto
無手把小水杯

設計師:艾諾‧阿爾托(Aino Aalto)
容量︰220毫升
高9公分,直徑7.6公分
製造商:iittala

  其實這個杯子是我獲得的贈品。當時常常光顧百貨公司的專櫃,因為買多了,銷售小姐當作贈品送我的。幾年前iittala以及allessi等品牌還是由「維京船」代理時,他們走的是百貨公司的專櫃銷售方式,雖然陳設較無美感,但是價錢卻絕對好談,因此常常可以買到便宜又好的東西,換了代理商「北歐櫥窗」之後,價錢提高了,也少了討價還價的樂趣了。
  芬蘭的ittala品牌於1932年採用了Aino Aalto的設計,生產的這一系列的產品,包含了大小杯子、水瓶與碗盆。小的水杯容量為220毫升。高9公分,直徑7.6公分。顏色包括了Clear, Light Blue, Grey, Moss Green, Blueberry Blue, Sea Blue六種。我所收藏的則是淺藍色的。
  設計師Aino Marsio於1924年到建築師Alvar Aalto的事務所工作,兩人因此相戀而結婚,因而開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Aino Marsio因而冠夫姓而成為Aino Aalto。1932年夫妻兩人參加了某個設計比賽,太太的作品"Aalto Glasses"打敗了先生的作品,更進而獲得米蘭三年展(Milan Triennale)的金牌獎。
  無論這件作品,或是Aino Aalto的其他玻璃製品,都是為日常生活而設計。七十餘年過後,依舊是許多人日常的生活用品。儘管是三○年的作品,簡潔的設計至今依舊受到喜愛。可放入洗碗機清洗,冷熱飲皆合宜 。
  這一系列的設計被稱為「水晶漣漪系列」,系列所有作品皆以等高的漸層階梯式紋路設計,具有簡潔的美感,也讓裝熱飲時比較不會燙手。而這樣的紋路設計還有一個有趣又實用的附加功能,那就是刻度計顯示,透過它可以簡單的判讀水的份量,可輕易的倒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水量。此外,層層紋路也能讓您在握取杯身時不易滑手。

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

尺寸: 90x165mm手工製口吹玻璃
設計師:托伊卡(Oiva Toikka)
製作發行:Iittala

  因為喜歡它赭紅的顏色,所以買了這隻鳥,而且它的價格也是Iittala一系列的玻璃鳥中較便宜的。由於是以吹製的手法製作,因此無法表現太多的羽毛細節。經過簡化的線條,呈現鳥類可愛又可親的一面。而霧面的處理,讓它更具質感。這是iittala一系列的玻璃鳥中,我最喜愛的一隻。
  北紅尾鴝曾叫做灰頂紅尾鴝,學名是Phoenicurus auroreus英文稱為Daurian Redstart。在雀鳥分類學中屬鶇亞科。體長不過15 cm,是小型鳥類。現在的中文名稱和英文名稱一樣,都點出了這種鳥的源地及科種特徵。首先從中文名稱說起。「北」表示這種鳥的源地在北方,大約是西伯利亞南部邊緣的樹林草原地區;「紅尾」是這種鳥的共有特徵;「鴝」則是這科種鳥的共有名稱。
  北紅尾鴝屬於雜食類,偏好果實、昆蟲和種子,甚至因為習於吃果子吐果核,還幫助了不少植物傳播他們的後代。紅鴝鳥的雄鳥尤其風流瀟灑,以帥氣的酷銀白頭,和兩側醒目的雪白斑點。
  設計師托伊卡(Toikka)掌握了雄鳥的特徵,將這件作品塑成和實際大小差不多的尺寸(15公分以下),以人工吹製雀鳥圓滿的腹肚,霧面細緻質感的赭紅則充滿喜氣,尾端水晶般的視覺延伸抓住了神韻,讓這小紅尾鴝展現了雀鳥雖小,色貌俱全的巧奪天工。
  托伊卡1931年出生於芬蘭,他的個性風趣幽默,但作品中卻顯露嚴謹、敏感、情感豐沛的一面。年輕時在赫爾辛基學習瓷器工藝六年之久,也曾經在表演藝術界工作多年,接受歌劇、戲劇、芭蕾的洗禮,使得托伊卡擁有不凡的心靈,而能在往後投注畢生的玻璃藝術專業,展現前所未有的風範。托伊卡以想像力、創造力和大膽挑戰力,顛覆了北歐設計的主流美學。曾獲得素有設計界諾貝爾獎之稱的Lunning Award、Kaj Franck Award、以及象徵最高榮譽的芬蘭獎章(Pro Finlandia Medal)等殊榮。
  托伊卡為芬蘭品牌iittala設計的玻璃鳥系列,是其個人的代表作也是玻璃藝術的經典,不僅國內家喻戶曉,國際間更是得獎無數、珍藏者眾,並藉由全球各地芬蘭大使館的展覽,托伊卡成功地開拓了藝術外交,獲得更全面的讚賞,贏得國外報紙讚其為「活著的傳奇」(Living Legend)。

部份內容取材自
北歐櫥窗 http://www.nordic.com.tw/client/product/product1.asp?prodid=5259 Posted by Picasa

咖啡杯

(關於它的介紹,日後會有更詳細的資料)

LOMO相機

(關於它的介紹,日後會有更詳細的資料)

冰桶

(關於它的介紹,日後會有更詳細的資料)

濃縮咖啡杯

  瓷杯配上不鏽鋼的盤子與調味棒,兩個杯子一組,此為圓形把手,另一個杯子為方形把手。

玻璃濃縮咖啡杯


由Leonardo所生產的玻璃濃縮咖啡杯。黑色的透明玻璃,十分具有質感。

方形陶瓷濃縮咖啡杯

  2001年於羅浮宮購買,因為特殊的造型而獲得青睞。不過使用上拿取並不方便,而且其材質不夠堅硬,容易碰傷,應該不是高溫燒製的陶瓷。盤子上有杯子形狀的溝槽,以便於固定杯子。

塑膠與陶瓷完美結合之濃縮咖啡杯

杯子為瓷器,把手與盤子則為塑膠材質。塑膠部份還分為透明與不透明的材質。是塑膠與陶瓷完美結合之濃縮咖啡杯。

瑞士國鐵時鐘咖啡杯

買雜誌贈送的咖啡杯。瑞士知名品牌Mondaine除了生產手錶,瑞士的國家鐵路的時鐘也是由他們所製造。杯子上的文字是由MONDAINE,以及Swiss+Watch所構成。盤子的圖案便是他們著名的瑞士國家鐵路的時鐘圖案。

史塔克設計之濃縮咖啡杯

  這是設計大師史塔克的作品,他將他讓杯緣自然延伸成為把手,並在把手處挖了一個洞方便吊掛。此為一系列廚房用品的一部份。大師的設計果然不同凡響。
  先前曾經打破一個,因為太喜歡了,所以又買了一個來替補。此圖便是已經破碎的杯子完好之前的照片,但他破碎的殘骸至今還是被我保存著。因為我是一個念舊的人啊!哈~~

10/27/2006

真正的濃縮咖啡杯

  這是一個真正的濃縮咖啡杯,因為容量真的很小,真的就只是一人份的濃縮咖啡的份量。把手用不鏽鋼纏繞製成,簡潔的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陶瓷濃縮咖啡杯

  2001於法國西堤島上購買。杯子本身表面塗上銀色的釉料,可以反射盤子上的圖案。圖案為克林姆的畫作。在喝咖啡的同時,可以一邊欣賞美妙的畫作,一邊把玩杯子上反射的光影,算是咖啡與繪畫結合的美好範例。

柯達蛇腹伸縮鏡頭相機

1939 Kodak Vigilant Six-20 Camera

  1939年製,柯達的蛇腹摺疊式照相機。使用捲狀軟片,具有可摺疊式光學觀景窗極機身快門,曝光面積為2 1/2 X 3 1/4英吋,使用620型軟片。同年另有一機型為Kodak Vigilant Six-16,構造、功能大體相同,唯使用616型軟片,曝光面積2 1/2 X 4 1/4。
  多年前到夏威夷旅行時購買,從未使用過,僅當作藝品一般觀賞。

銀光畫影-丹麥藝術展













「銀光畫影-丹麥藝術展」
Georg Jensen 100 Years
1/23, 2005

  原本對於喬治傑生的產品並沒有太大好感,總覺得這只是一個奢華的名牌而已,不過看過了北美館的展覽,對它的觀感已經改變。
  尤其當我注意到在一九五○、六○年代它的已經設計出現了極為簡潔的現代風格,如此的設計直到現在看起來一點也不會過時,依舊散發著時代迷人的風味,彷彿是為21世紀設計的,卻沒想到竟是四、五十年前的設計。這種不被時代淘汰的設計,令人敬佩!
  喬治傑生的設計師Vivianna Torun以自己的名字設計了一款女性腕錶。這是一個極具現代感的設計,早在1967年就已經推出,而且已經成為喬治傑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Vivianna手鐲錶,雖然至今已近四十年,卻仍然是手錶中的經典。開放式的開口,乍看似乎是一只簡約的銀手鐲;沒有錶面數字的設計,除了外形簡約,呈現「凍結的時間–現在就是永恆」這樣的概念。
  除了銀飾,展場也經過仔細規劃,只要三十元的票價,就可以享受一個美好的午后!強力推薦!

手握念珠的老婦人An Old Woman with a Rosary





















作品:手握念珠的老婦人An Old Woman with a Rosary
作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 - 1906 )
種類:油畫
尺寸:80.6 x 65.5 cm
時間:約1895-96年間創作
收藏:英國國家畫廊1953年收購,收藏編號:NG6195

  根據詩人兼作家姚阿幸(Joachim Gasquet)表示,畫中的婦女是位修女,她從修道院中逃出來,漫無目的到處遊走,直到塞尚將她收留為女僕。1896年姚阿幸在塞尚接近普羅旺斯的家中發現了這幅畫,當時她(它)正躺在畫室中,而水管漏出來的水就滴在上面。畫作左下角就有水漬的污痕。
  2002年我到英國旅行時,有幸能夠在國家畫廊中看到這幅畫。當時便隨著一位女性導覽員隨意觀賞。當介紹到這幅畫作時,她特別提到年輕時也曾經在修道院中待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那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完全接受不到任何現代文明的資訊,有一天當她離開修道院後,完全無法適應現代化的生活,她不知如何使用金錢、也無法乘車,現代文明的一切都讓她感到害怕,因此她對這位老婦人之所以會在街頭漫無目的遊走完全能夠感同身受。
  不過,這位解說員十分欽佩這位老婦人,她表示能有勇氣走出生活了數十年的環境確實不容易,修道院的生活或許太過清苦,才迫使一位已經七十歲的老婦人勇敢出走。相信這位老婦人已經對修道院的一切感到忍無可忍了。當時,聽到這一段故事不禁讓我紅了眼框;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問題,但是選擇用拋棄一切的的方式解決問題的人,實在值得為她的勇氣讚賞。

印象.日出 Impressions: soleil levant
















作品:
印象.日出 (Impressions: soleil levant)
作者:莫內
種類:油畫
尺寸:48 x 63 cm
時間:1872年
收藏:巴黎馬摩丹(Marmottan)美術館

  位於布隆尼森林邊上的馬摩丹美術館,最重要的收藏便是莫內的「印象.日出」。這幅畫作便是我2001年拜訪馬摩丹的美術館最主要的原因。看到畫作真蹟的感動,絕非書本上小小的一個方塊可以比擬的,雖然這幅畫的面積也不大。
  馬摩丹為於郊區,旁邊有公園及住宅,環境十分安靜,從地鐵站出來後有點難找,問了幾個人才找到正確的地點。原本差一點就因為找不到而放棄,參觀過之後,覺得這個美術館實在太值得一遊了。小巧而精緻,收藏的作品雖然不是很多,但卻讓人流連忘返。
  莫內的這幅畫是描繪一個橘紅色的太陽正緩緩昇起,水面有三艘小艇,其中一艘僅有模糊的形體,幾條線條代表波浪,所有的細節都被簡化成單純而模糊的影像。由於這幅畫,「印象派」的風格有了正式的名稱,是藝術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
  「印象派」(Impressionism)一詞首見於1874年4月25日,由Louis Leroy於Charivari提出,他根據莫內的繪畫「日出.印象」(Impressions: soleil levant),來稱呼當時在攝影家Nadar家中所舉辦的一個沙龍畫展為「印象畫展」(Exposition des Impressionnistes),這個畫展由一個名為「匿名畫家、雕塑家與雕刻家之會社」(Societe anonyme des peintres, sculpteurs et graveurs)所籌組,參與的藝術家包括了莫內、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Berthe Morisot、Armand Guillaumin,以及Frederic Bazille等幾位畫家。因為他們的作品不見容於當時主流的繪畫風格,因此他們才會參加這樣的展覽。
  這一派別的畫家們使用未經混合的基本色調以及受光影變化影響所形成的細微筆觸,來描繪他們對於於景物或是事物的大體印象,於是產生這種名為「印象派」的風格。這種風格最主要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在法國形成,最初在繪畫,而後也發生在音樂上。在繪畫上主要集中在1867年到1886年間的一群畫家身上,他們共同的特徵是企圖透過光與顏色的變化,以客觀的角度來記錄事物正確的實體。他們大多採用相類似的方法與技巧來完成這個偉大的理想,他們一起工作、相互影響,並一同展出畫作。1870年代初期竇加與塞尚兩人也以這種風格創作。著名的畫家馬奈,早在1860年代他的作品就已經影響了莫內以及上述團體中的成員,在1873年左右也採用了印象派的畫法。

達文西密碼

達文西密碼
2004/11/08

  看完了《達文西密碼》。真是精彩,令人欲罷不能!只是我會希望它會有更驚人、更精彩的結局,不管這個結局是虛構或是真實的,因為它是小說。書中關於偵探、懸疑的部份或許並無新意,不過能將西方基督信仰的文化、歷史與藝術結合在一起,確實有它過人之處。這是一本喜歡藝術、文學、音樂的朋友都不應該錯過書!


Anonymous said...

五年前
駐足巴黎半個多日子
就是不著玫瑰線
只聽見裡頭與綠島的牽引線
在低吟

MASS

3:28 下午

Anonymous said...

節錄.......還原神秘玫瑰線歷史身份。「解碼達文西」節目中記錄「達文西密碼」這本小說對世界各地所引發的驚人影響力,除了參觀羅浮宮的達文西畫作「最後的晚餐」外,每年有兩萬五千名小說迷、遊客湧進聖許畢斯教堂,爭睹地板上的標線,也就是書中所說的神祕玫瑰線。 然而標線上面清楚標示著始於一七四三年,並非丹布朗宣稱的古老遺跡,這個裝置在教堂初建時已設立,是讓神父計算復活節日期的裝置。試圖尋找這條神祕玫瑰線的人最後來到倫敦北方四百哩遠的羅絲林禮拜堂,想親自查看錫安會是否將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血脈的祕密藏在此,許多被小說情節說服的讀者開始捍衛維護這本書,將書的內容當成史實紀錄。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五日電)

6:34 下午

Anonymous said...

玫瑰線(ligne de la Rose)本初子午線(經線零度,通過格林威治)

6:35 下午

Anonymous said...

玫瑰線

張燕燕

《達·芬奇口令》裏的玫瑰線真是比倫敦格林威治線還早的世界上第一條零度經線嗎?
人們從小說或電影裏挑選資訊作事實而記在心中,那是天性。小說《達·芬奇口令》的超級暢銷,搞得巴黎聖敘爾皮斯教堂擠滿了遊客,人手一冊,尋找玫瑰線和基石。應接不暇的神父索性立起一牌:“找玫瑰線,這條便是;找基石,這裡沒有!”

何謂玫瑰線?玫瑰線的說法源於歐洲海圖,在中世紀的航海地圖上,並沒有經緯線,而是一些從有序分佈的中心內向外輻射的互相交叉的直線方向線或稱羅盤線,希臘神話裏的各路風神被精心描繪在那裏,作為方向的記號。所以在哥倫布探險隊中的西班牙水手,想到方向的時候,並不是羅盤方位上的幾度幾度,而是losvientos,風;葡萄牙水手則稱他們的羅盤盤面為rosedosventor,風的玫瑰。水手們根據太陽的位置估計風向,再與“風玫瑰”對比找出航向。玫瑰線,指引方向。

《達·芬奇口令》裏的玫瑰線真是比倫敦格林威治線還早的世界上第一條零度經線嗎?也是也不是。巴黎子午線的確是比倫敦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還要早的零度經線,而且直到1911年,法國出版的地圖上經線的基準還是通過巴黎的零度經線,不過它並不是世界上第一條作為經線基準的零度經線。

第一個明確提出了經緯度理論的人是古希臘學者托勒密,最早的本初子午線出現在15世紀出版的托勒密的世界地圖上,定在了當時人們心中的世界起點,現大西洋中非洲西北海岸附近的加那利群島,這也是最早東、西方稱謂的由來。

不像緯線有赤道,所有的經線皆相同,人們可以選擇通過地球上任何一點的經線作為起始線。於是,在過去的許多年裏,每個國家出版的地圖所用經度皆是由自己的起始經線進行推算,而航海家們的航海地圖上又往往是採用某一航線的出發點作為起算點。巴黎零度經線的設立的確比格林威治線要早,不過無論是巴黎線還是格林威治線,這零度經線的劃定都是主觀的劃定。

1569年,墨卡托發明了航海圖沿用至今的投影,不過其繪有經緯網的世界地圖30年後才得以出版,零度經線設在大西洋上的亞速爾群島。當時的亞速爾群島、加那利群島、佛得角群島都是臨接大西洋的主要航路。那時英國所使用的航海圖,零度經線也設在亞速爾群島,1676年改為倫敦,最初定點在聖·保羅大教堂,後定點在格林威治天文臺。在法國,紅衣主教里舍利厄1634年選中了通過加那利群島最西邊的耶魯島的經線作為零度經線,1667年巴黎天文臺建立,零度經線改為巴黎。17世紀的荷蘭地圖上,零度經線是阿姆斯特丹威斯特教堂的南北軸。西班牙以西、葡分界的教皇子午線為零度經線。意大利地圖上使用的零度經線位於羅馬。在中國,清康熙48年,清政府確定了京城中軸線為零度經線。

當精確測定經度成為了航海的關鍵問題後,1675年,英國在倫敦附近建立了格林威治天文臺,並第一個研究出了簡易測定航海中船舶方位的方法。1767年,根據格林威治天文臺提供的數據繪製的英國航海歷出版,這份航海歷上的零度經線就是通過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這個時候的英國,已是頭號海上強國。

1850年,美國政府決定在航海圖中採用格林威治子午線取代通過華盛頓的零度經線作為本初子午線。1853年,俄國海軍宣佈不再使用普爾可夫天文臺(今列寧格勒附近)的零度經線編制航海歷,而採用以格林威治為本初子午線的航海歷。到了1883年,可以說除了法國編制的地圖,其餘國家的地圖幾乎都是採用格林威治經線作為了零度經線。

1884年,國際子午線會議在美國華盛頓召開,通過決議把經過格林威治的經線正式確定為零度經線、世界時間計量和經度計量的標準子午線———“本初子午線”。不過法國人並不服氣這個決議,便在自己國家發行的地圖上,仍將本初子午線定在首都巴黎,直到1911年後才改為格林威治線。可見,對於事實,大家並不一定有共識,依賴自己的觀點而定。從古至今,我們更容易接受的是那些提供了一個視角去看待事物的傳奇與故事,很有趣,這也是我們的天性。

《文匯報》2005年6月14日

6:37 下午


三毛貓勘誤表

三毛貓勘誤表
5/3, 2006

  剛看完日本的偵探小說,赤川次郎的「三毛貓勘誤表」,有趣的故事與劇情安排,雖然人物有點複雜讓我有點搞不清楚,不過故事的大綱還可以清楚的理解,所以一個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一群接受心理輔導的人,一一說出了心中怨恨的人,結果竟然有人幫他們實現了心中的願望,將那些討人厭的人殺了。

廣島之戀

  如同這種在愛情中的幻覺, 這種使人永遠不會忘懷的幻覺還存在著那樣, 在你面前, 我同樣也產生了我將永遠忘懷不了的幻覺。
  如同在愛情中那樣。

以上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絲(Marguerite Duras)在作品《廣島之戀》寫的句子,我稍微更動了兩個字。很美的句子,給你欣賞。

註:我看的是大陸的簡體字譯文,作者的翻譯與台灣不同,台灣的譯名應為莒哈絲

海峽之光

海峽之光
作者:辻仁成


抱坦白之心說是;
抱反省之心說對不起;
抱謙虛之心說托福;
抱服務之心說讓我來做;
抱感謝之心說謝謝;

抱真誠之心說  我愛你!


前面的五個句子是取自日本作家、歌手辻仁成的作品「海峽之光」中,監獄受刑人每天必須背誦的五個訓示,第六條則是我自己加上的!



辻仁成
  1959 年 10 月 4 日出生於東京,既是作家又是詩人,也是音樂工作者。1989年以《PIANISSIMO》獲「昂」文學獎,1997年以《海峽之光》獲「芥川賞」,在日本小說界人氣甚旺,走在路上都有讀者請求簽名。除了寫作之外,亦跨足電影圈,擔任編劇(《樣品屋》)和導演(1999 年自編自導及擔任音樂製作的原作電影《千年旅人》、亦親自執導《海峽之光》)。
  其他著作包括小說《白佛》、《冷靜與熱情之間》、《旅人之木》、《五女夏音》,散文集《玻璃天井》、《音樂結束的夜晚》,詩篇《在屋頂上玩耍的孩子們》以及童話、兒童文學、寫真集和日記書等等。

秘密助心理健康 使人更有魅力

紐約時報:秘密助心理健康 使人更有魅力
【TVBS新聞 】
01/25, 2005

  保有秘密據說對健康有益,這星期的紐約時報,討論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話題,有專家建議,每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秘密,因為這樣不僅能夠保持心理健康,另外根據調查,有秘密的人看起來也比較有魅力!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保有自己私密的一部份,其實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心理學家表示,適度的保有秘密,其實是有益心理健康的,因為秘密可以讓一個人保有自我,不會迷失。 根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秘密也可以讓人看起來更有吸引力。社會學家也提到,現在有很多人在網路上使用化名,除了保護自己,同時也可以在完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為自己的問題找到出口。
-----------------------------------------
  我也是一個心理有許多祕密的人,可見我也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啊!呵呵~~~ 想知道我的祕密嗎?

潘朵拉的盒子

  曾經看過朋友在他的MSN的名稱標題上面提示了兩句話︰「如果愛可以說放就放,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愛過?」、「為什麼最後留在潘朵拉盒子裡的是希望,不是愛?」我猜想他大概失戀了!但是我還不打算想問他為何如此寫。因為,也許這一問也許會同時觸動兩個人的傷心事!
  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因為盜取天火,人類才得以生火煮食。天神為了處罰人類,命令潘朵拉(Pandora)來到人間。天神給了她一盒子,命令她非必要時不准打開盒子,但是好奇的潘朵拉不顧禁令打開一看,一切災害、罪惡便從盒子裡跳出來,散佈到人世間,最後只有「希望」還留在盒子中。
  雖然潘朵拉的盒子為人類保留了「希望」,但是脫逃的「失望」總是在四周伺機準備攻擊「希望」。而「希望」戰敗的機率總是高了一些。要是當時盒子裡保留了永恆的「愛」,世事的紛擾或許會少一些,人類也會更幸福吧!

我的閱讀筆記 - 什麼是Web 2.0?

  簡單的說,Web 1.0是指過去的網路革命,而新一波的網路風潮,或稱為革命,就被稱為 Web 2.0。Web 2.0時代,最佳的範例之一「網路維基百科」(Wikipedia),其創辦人威爾斯 (Jimmy Wales)就表示,維基百科的成長,大大地衝擊過去詮釋資訊的主導權,在這個平台 上,人人都可「發表、註解、分享、檢驗」資訊。由此可以了解,賦予網路使用者對資訊的主導權便是Web 2.0的主要精神。
  在Web 1.0時代,對於網站服務,大致有幾種分類:以匯集各類資訊為主的入口網站、提供訊息的新聞媒體類別,另一個大宗就是所謂的電子商務類型網站。進入到2.0時代,主導權交回到使用者手中,網站的模式也由經營者的獲利角度,轉變為使用者需求的應用類別。由於使用者的參與,讓網路的內容更豐富多元,便會吸引更多的人潮來聚集,也就有可能帶來隱藏的龐大商機。

村上春樹的音樂物語

  近年來村上春樹小說的持續熱賣,觀點探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是他塑造了一個奇幻的另類空間,而最動人的故事總是發生在這些奇異的空間裡(在「尋羊冒險記」以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尤其特別),作者以這樣的空間直接描寫人生的愛慾以及死亡,吸引著各式的讀者,讓人急欲一探故事最後的結局。另一個原因大概是他總能夠適時適地,巧妙地利用音樂點綴小說當時的氣氛,讓人更能融入書中的情境。
  隨著村上春樹的熱賣,唱片公司也順勢推廣村上春樹的「音樂」,先後出版的專輯包括:《村上春樹的爵士物語》、《越夜越爵士》、《村上春樹的爵士圖鑑》、《遇見村上春樹的古典物語》、《又見村上春樹的古典物語》兩集。另外市面上也有「村上春樹的音樂圖鑑」一書的出版。雖然這些相關產品並沒有在市場上造成巨大的迴響,但是對於喜愛村上春樹的讀者,卻因為多了這些相關產品,能夠更佳深入認識這位傑出的文學家。
  個人以為「音樂」乃是村上春樹小說中最成功的裝飾品,少了它們並不會使小書失色,有了它們卻能令小說更加出色。若單純地要想透過音樂來了解村上春樹的小說並不實際,因為情節與故事的安排以及作品的結構,才是村上春樹作品最動人的地方,「音樂」永遠只是配角,抽離之後,故事依舊動人。換句話說,它們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能讓人直接進入書裡描寫的情境中,但絕非主角。因為小說的情節讓書中所提到的音樂增色,而非音樂增添了小說的魅力。因此建議先看過了小說再聽吧!村上春樹介紹爵士樂手的「爵士樂群像」可以作為爵士樂的入門參考,以下推薦數個古典音樂的例子可以先看&先聽為快:

  長篇小說 --
《挪威的森林》提到的馬勒「第1號交響曲」與布拉姆斯「第2號鋼琴協奏曲」以及巴哈「g小調第1號奏鳴曲」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中的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與李斯特「第2號鋼琴協奏曲」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莫札特「第24號鋼琴協奏曲」與拉威爾「波烈露」
《尋羊冒險記》的莫札特「第34號交響曲」與史克里亞賓的「升g小調第2號鋼琴奏鳴曲」
《舞、舞、舞》的莫札特「魔笛序曲」和史麥塔納的交響詩「我的祖國」
  短篇小說 --
《電視人》提到的普契尼「杜蘭朵公主—徹夜未眠」以及「托斯卡—為了藝術,為了愛」與「波西米亞人—哦,可愛的姑娘」
《開往中國的慢船》的巴哈清唱劇「以心、口、行為與性命」與布拉姆斯「降b小調第2號間奏曲」以及雷翁卡瓦洛「丑角」序曲
《火燒儲藏室》的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


  喜愛村上春樹的讀者自然願意一窺這些原本以文字描寫的音樂在轉換成錄音的音樂之後有何不同,而喜愛音樂的人也可以從這些樂曲發現村上春樹在書中所寫到的音樂兼顧了通俗性與個人的喜好,既不至於艱澀,亦不會俗爛。











村上春樹唯一的長篇音樂評論集:
《如果不是Swing,那就沒意思了》 村上春樹著
文藝春秋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冷靜與熱情之間

冷靜與熱情之間

辻仁成 江國香織


  最近剛讀完這兩本小說,稍微瀏覽了一下網路上讀者對這兩本書的評價,各有優劣,或許每個人對感情的體驗不同,因此對這樣的愛情的評價也各不相同。
  基本上愛情本來就是「我愛你,你愛我。你愛我,我不愛你。我不愛你,你愛我」,類似這樣「愛來愛去」的排列組合。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真的體驗它的奇妙之處。若只是單純評論書中的愛情故事,當然無足為其,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愛情故事也都有類似的情節,與相似的結局。
  因此當我們在看這兩本書的時候,應該著眼於書中對於感情的陳述方式,以及它所塑造的氛圍。如此的閱讀才會是有趣的。若只是以窺探別人的愛情故事的心態來看,那些分分合合的故事實在不足為奇。
  兩本書的主背景鎖定在義大利的米蘭與佛羅倫斯,因為兩地的地理、建築與藝術氛圍,讓小說有了不一樣的氣氛,也讓小說有了更廣的深度。書中對男主角所從事古畫的修護工作,以及對藝術的見解,特別讓人印象深刻。而女主角兼職珠寶銷售工作,悠閒的生活態度也讓人嚮往。
  為的一個多年前的約定,兩人最後在佛羅倫斯大教堂的屋頂重逢,這樣的誓言不是挺浪漫的嗎?若有人願意與我一同許下這樣的約定,我也願意赴約的,儘管當年也許只是個玩笑話。而愛情不正是需要一些愚蠢的承諾或無聊的誓言來維繫嗎?

窮得有品味

窮得有品味

  其實這本書跟品味其實沒什麼關係,書中主要的論述其實就是「節儉的美德」。在經濟蕭條,收入減少的時候,節省開支當然是勢在必行的策略。只可惜,我覺得書中對於「品味」的論述稍嫌少了一些,或許因為作者亞力山大.封.笙堡(Alexander von Schönburg)具有歐洲貴族的血統,「品味」自然天成,無須特別論述。
  書中講述了幾個大原則:一、減少一些身外物,比如盡量少買汽車和手機等奢侈品;二、多待在家裡而不是老往外跑,盡量少外出旅行、少進餐館。多到公園裡頭做運動而不是花大把的錢去健身房;三、購買服裝等必備用品時,多買「二手貨」或「仿冒品」。

  不過如果你的錢實在很多,多到花不完,那就令當別論了。

  2006年10月22日,直銷公司如新公司NU SKIN的藍鑽經理李康瑞駕駛價值2千萬的黃色法拉利敞篷跑車行經北市信義快速道路象山隧道出口轉彎處,因酒駕失控撞上路邊護欄,車頭半毀,經查酒測值達0.32,被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送辦。
  車主李康瑞,保守估計月收入30萬元,曾創下1年賺進百萬美金的紀錄,出車禍撞掉1400萬元的法拉利,他不以為意,還說打算努力賺錢再買一輛,充分展現了有錢人花錢不眨眼的豪氣。
  出事當時他手上戴的是沛納海絕版名錶,市價大約22萬元,穿的是許多藝人喜愛的ed hardy嘻哈風格外套,秋冬新款7280元,還有手上這款LV手提包,台灣還看不到,大約5、6萬元,全身行頭加一加,30萬元跑不掉。穿的好、用的好,住的更是信義區高級地段,保守以一坪60萬元計算,40坪要價2400萬元,外加法拉利、賓士跑車、兩大停車位也要3000萬元,不到40歲,有事業,有房也有車,是個名副其實的暴發戶。

  至於李先生的「品味」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想有錢人似乎並不需要品味,他們身上用金錢堆砌出來名牌自然贏得羨慕的眼光。沒錢的我們這些凡人,也只能靠「品味」來讓自己多一點份量了。
  況且,我知道會買這本書的人「肯定」不是有錢人。因為我就不是有錢人啊!

Alianca Foral


種類:紅酒
年份:2000年
價格:29元澳門幣
產地:葡萄牙
色澤:不是太濃的紅色
容量:750毫升
濃度:13%
口味:初開瓶有果香,但放久了香味會散失,口感稍差。不過價格便宜,很值得一喝

Vinhos Sogrape - Vila Regia


種類:紅酒
年份:2002
價格:62澳門幣
產地:葡萄牙
色澤:----
容量:750毫升
濃度:13%
口味:未喝

Casalinho


種類:紅酒
年份:1996年
價格:86澳門幣
產地:葡萄牙
色澤:----
容量:750毫升
濃度:12%
口味:未試

Siam Sato


類型:米酒
年份:----
價格:----
產地:泰國
色澤:淡黃色
容量:
濃度:8%
口味:泰國當地的特色酒。口感類似日本清酒,是以糯米釀造。

  泰國的糯米酒若混以果汁,會有不錯的口感。依照濃度可分為Siam Sato(8%,建議加上蘇打水,或是冰塊一起飲用), Ruan Rak(7% ,意思為「甜蜜的家」。口感較甜,很容易宿醉), Gru Pli (4% ,意思為「長尾牛」,以黑糯米釀造,有過度成熟的果香,價格較前兩者貴)。釀造成份包括:糯米、糖(以及其他營養份)、酵母,以及水。

海尼根五公升重裝瓶


種類:啤酒
年份:2006
價格:700-800元台幣
產地:德國
色澤:金黃色
容量:5公升
濃度:5%
口味:清爽

  平時並不常喝啤酒,喝過的啤酒還是鍾情菸酒公賣局出的台灣啤酒,尤其是台灣的生啤酒。不過上個星期買了這一桶海尼根,倒是讓我對它有些改觀了。因為海尼根的味道較淡,有點像是喝飲料,因為酒精濃度較低,所以白天喝也可以,並不會影響日常的生活。只不過我蠻懷疑產品標示上面寫的酒精濃度5%,感覺是應該更低吧?!
  很有份量的重量瓶,可以讓你喝很久。真空按壓式的包裝,保鮮的效果很好,可保鮮30天,讓你天天都可以喝到新鮮的啤酒,而且保證每一杯都有許多新鮮的泡沫,只不過價錢有點貴,在頂好超市賣的價格要七百多元。

蘇聯紅牌之金牌精釀伏特加 Stolichnaya Gold


蘇聯紅牌之金牌精釀伏特加 Stolichnaya Gold

類型:伏特加
年份:----
價格:----
產地:匈牙利
色澤:透明無色
容量:750 ml
濃度:40%
口味:平順順口無刺鼻味

  來自俄羅斯最紅的知名酒廠Stolichnaya 以香純甘冽享譽全球。Stolichnaya在俄文中是表示“首都”之意。此酒是名副其實、道道地地在首都莫斯科製造的純俄羅斯伏特加(照理來說應該是莫斯科生產,不過進口商卻在我的這一瓶上面貼了匈牙利生產的貼紙,而且容量的標示竟然只有700 ml)。

  它的口感綿軟纖細,香味清淡為其特點,在世界美食界已有定位,酒冰鎮之後,以魚子醬佐酒,口味最佳。Stolichnaya Gold 更是Stolichnaya釀酒廠最頂級的精心傑作。前蘇聯末代總統戈巴契夫就十分欣賞和推崇Stolichnaya這種特優級品牌酒。關於Stolichnaya的名稱,一般稱為「蘇聯紅牌」,而Gold則被稱為「蘇聯黑牌」。

  此外Stolichnaya也出產加味的伏特加:
檸檬伏特加 Stolichnaya Lemon Vodka:保有伏特加濃郁不必加萊姆汁也能喝的到檸檬中特有清新口感。
草莓伏特加 Stolichnaya Strawberry Vodka:迷人的草莓香是仕女們的最愛。

  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有俄國製造的伏特加才是正宗的伏特加。因此數年前蘇聯解體後,Stolichnaya趕緊在美國的報紙上刊登出全版廣告,標題是:“我們比以往更加以身為俄國為榮”。在美國市場上,甚至許多美國本地生產的伏特加也冠上俄國的名稱。Stolichnaya伏特加酒抓住這種“虛假”的表像,在美國市場上始終堅持它“俄國列寧格勒製造”的定位,從而鞏固了領導者的地位。

芭托莉 - 禁忌的歌劇

  • 16650(475 6924)
  • 禁忌的歌劇
  • BARTOLI: OPERA PROIBITA
  • 芭托莉,次女高音
  • 馬克.敏科夫斯基 指揮 羅浮宮音樂家樂團

◎黃哲嶔 2005 博客來網站

  在這張期待已久的專輯中,次女高音芭托莉獻唱了數首百年前因為迷信禁忌而無法在教堂演出的歌劇作品。這些歌劇中原本有許多為女性角色所寫的詠嘆調,但由於當時女性被禁止公開演唱,所以往往由閹人歌手(castrati)來取代演唱。
  專輯樂曲選錄了許多失落已久,曾經被禁止演出的作品,包括了三位巴洛克音樂大師——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第與卡達拉(Antonio Caldara)之創作,其中八首由史卡拉第與卡達拉創作的歌曲為世界首度錄音。
  自古以來,許多傑出的音樂家與藝術家都先後來到羅馬這個聖城,希望獲得一展長才的機會。十八世紀初,年輕的韓德爾也像許多藝術家一樣來到羅馬發展,在這個偉大的城市發表了許多重要的作品。而來出生於巴勒摩,十二歲便到羅馬發展的史卡拉第與來自威尼斯的卡達拉都曾於羅馬留下重要的歷史足跡。
  來自義大利羅馬歌劇世家的芭托莉,外型姣好,聲音更是出色。她的音質溫潤,音色飽滿,聲音表情優雅高貴,為百年難得一見的次女高音。1990年與DECCA簽約成為專屬藝人,自1991年開始便獲得世界各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藝人,以及金唱片獎。在這張專輯中對曾於其故鄉奉獻心力之三位音樂家唱出了最大的歌詠與禮讚。為這些塵封百年的動人歌曲,重現光彩生機。



Track List

1. Alessandro ScarlattiAll'arme si accesi guerrieri (Pace) Cantata per la Notte del Santissimo Natale
2. Alessandro ScarlattiMentre io godo in dolce oblio (Speranza) Il Giardino di Rose (La Santissima Vergine del Rosario)
3. George Frideric HandelUn pensiero nemico di pace (Bellezza) Il Trionfo del Tempo e del Disinganno
4. Antonio CaldaraVanne pentita a piangere (Santa Eugenia) Il Trionfo dell'Innocenza
5. Antonio CaldaraSparga il senso lascivo veleno (Flavia) La Castità al Cemento (Il Trionfo della Castità)
6. Alessandro ScarlattiCaldo sangue (Ismaele) Sedecia Re di Gerusalemme
7. George Frideric HandelCome nembo che fugge col vento (Piacere) Il Trionfo del Tempo e del Disinganno
8. Alessandro ScarlattiEcco negl'orti tuoi...Che dolce simpatia (Caritá) Il Giardino di Rose (La Santissima Vergine del Rosario)
9. Alessandro ScarlattiQui resta...L'alta Roma (Caritá) San Filippo Neri
10. George Frideric HandelLascia la spina cogli la rosa (Piacere) Il Trionfo del Tempo e del Disinganno
11. Alessandro ScarlattiAhi! qual cordoglio...Doppio affetto (Ismaele) Sedecia Re di Gerusalemme
12. Antonio CaldaraSi piangete pupille dolente (Santa Francesca) Santa Fracesca Romana
13. Antonio CaldaraAhi quanto cieca...Come foco alla sua sfera (Imperatrice Faustina) Il Martirio di Santa Caterina
14. George Frideric HandelDisserratevi oh porte d'Averno (Angelo) La Resurrezione di Nostro Signor Gesu Cristo
15. George Frideric HandelNotte funesta...Ferma l'ali (Maddalena) La Resurrezione di Nostro Signor Gesu Cristo

鋼琴獅王 - 巴克豪斯

巴克豪斯
(Wilhelm Backhaus, 1884-1969)
◎黃哲嶔 2005 博客來網站
http://www.books.com.tw/CD/classical/media/0000009862.htm

  巴克豪斯素有「鋼琴獅王」稱號。因為他擁有紮實的演奏技巧,雄渾有力、氣勢磅礡的觸鍵。這種能完全掌控鋼琴的帝王氣魄,在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時發揮得最淋漓盡致。巴克豪斯一向被視為來比錫學派鋼琴音樂傳統的最後傳人,原因與來比錫血統及演奏德奧作品有關。他演奏曲目的範圍極廣,舉凡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葛利格、蕭邦及李斯特均極為拿手。從現存早期的錄音,可以體驗大師令人敬畏的技巧,似乎沒有任何曲目能夠難得了他。無論是演奏經典作曲家的作品,或是作曲家為其所譜寫的樂曲,他都能忠實呈現作品的原意,於是贏得「無私代言人」的美稱。

  1884年3月26日巴克豪斯出生於萊比錫,自幼學習鋼琴,受到連福特萬格勒(Wilhelm Fürtwangler, 1886-1954)都非常尊敬的前輩指揮家尼基許(Arthur Nikisch, 1855-1922)的鼓勵。十歲時彈琴給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聽。在完成萊比錫音樂學院的學習後,1899年十五歲時前往法蘭克福,成為達貝爾(Eugen d'Albert, 1864-1932)的學生。十六歲時在倫敦舉行音樂會讓他一舉成名,消息傳回故鄉,尼基許很快安排和他合作演出。1905年21歲時,贏得巴黎舉辦的魯賓斯坦大賽(Rubinstein Competition)首獎。一年後,以獨奏家的身分展開職業生涯,很快打響全球知名度。1905-09年於英國曼徹斯特皇家音樂學院(Royal Manchester College of Music)任教,其後前往美國費城克提斯協會(Curtis Institute)任教,1933年移往瑞士定居。

  年輕時巴克豪斯的琴藝在歐洲、英國等地都引起相當大的迴響,但1912年前往美國發展,結果卻遇到挫敗,經常被迫面對一排又一排空蕩的座位。因此,其後的二十八年間,不曾在美國的音樂廳公開演奏。直到1954年卡內基音樂廳邀請他重返美國舞台舉辦獨奏會,結果觀眾爆滿,曲目依舊是他最擅長的貝多芬。

  早在巴克豪斯之前,許納伯是第一位錄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的演奏家,三○年代灌錄全世界第一套全集。而巴克豪斯則是在五、六○年代完成另一套被視為經典的錄音,至今仍是許多樂迷欣賞這套作品時不可或缺的典範。有人形容巴克豪斯是德意志精神的代表,在演奏貝多芬奏鳴曲時,帶給人的體會尤其深刻;他以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為基礎,重新探索鋼琴與音樂演出的可能性,從資料以及可得的錄音中,便可找出大師對貝多芬演出所作的一些革命性想法。

  對於音樂忠實性的概念,巴克豪斯絕對不是所謂的冷眼旁觀或是歷史考究,而是將自身音樂的概念探索,以更為清楚、更為精確、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呈現,並用盡一生來嘗試。就如同大師曾表示:「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想著如何彈奏貝多芬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非常困難的序奏部份,但幾乎沒有成功過」。彷彿他的一生都在探索鋼琴作品最佳的演奏方式。

  大師第一次出席薩爾茲堡音樂節,於莫札特音樂廳(Mozarteum)演奏,便安排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此後直到1968年間的十場音樂會中,則新增莫札特的曲子。而在貝多芬的作品外,某些巴哈前奏曲也出現在節目單內。1967年後,又增加了「布拉姆斯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尤其是與貝姆(Karl Böhm)指揮的維也納愛樂(Vienna Philharmonic)合作的演出,最令人難忘。

  布拉姆斯的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是一部四樂章作品,結構具有交響曲的特質;鋼琴獨奏部分雖不突出,但演奏技巧卻極艱難,是許多演奏家望而生畏的高難度大曲。與貝姆合作的這份錄音為巴克豪斯傳奇的演出,此時大師已屆83高齡,但琴音依然堅實、觸鍵依然鋼勁且洞察力依然深邃,不愧其「鋼琴獅王」的美名。指揮貝姆與維也納愛樂的協奏,有寬闊的格局與淳厚質感,表現與大師相較不遑多讓,使本曲益發具有說服力。錄音曾獲得日本「唱片藝術第一名」以及日本「究極百大名盤」的肯定,留聲機雜誌評論表示:「完美的演出!更進一步來說這是全然令人滿意的詮釋…巴克豪斯的琴音飽滿度、柔軟性及對音色的控制舉世無雙…終曲無比傑出燦爛,再無其它鋼琴家能有如此優雅迷人的表現…在貝姆的誘發下維也納愛樂陪襯出獨奏家不朽的榮光。」

  1968年六月巴克豪斯接受訪問時曾表示:「關於我實在是沒什麼可說的。我從來不記錄自己的一切事情,我幾乎不經營友情,也不寫信,所有的生活就是彈琴。甚至沒空教導學生,因為如果有這樣的時間,那個學生也會是我自己」。由此看來大師已經將一生奉獻給他所熱愛的音樂。1969年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上,巴克豪斯抱病演出,連坐在琴椅上都顯得吃力,但是他依舊堅持把音樂會演奏完畢。一星期後,巴克豪斯去世。

  義大利樂評家Duilio Courir曾評論大師在薩爾茲堡音樂節演出貝多芬作品:「事實上,巴克豪斯每次的音樂會演出都是一種奇蹟。……柯爾托、費雪、與季雪金都已經走了,只剩下巴克豪斯獨自引領我們進入,連大師自己都不敢確定的偉大演奏家行列。當代鋼琴演奏藝術似乎已難以整合,不是盲目地流於果斷與力道,或斷裂、或白日夢似的演奏,再不然就是一種機械性演奏的殘缺狀態。但是在欣賞巴克豪斯將以上這些特質,以一種結晶的狀態完美組合起來時,似乎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這樣的結合能力在這個時代已然消逝。大師本身討厭所謂『永恆』這樣木乃伊式的稱謂,他的演奏帶給我們最為深刻的印象,就是智性的詮釋自由、新鮮感,以及情感力量能如此完美地結合,並帶給我們最為深刻的感動。……」

  巴克豪斯在浪漫派的時代下學習、成長,卻不像大部分的浪漫派演奏家一樣,隨意更動作曲家的原譜,因為他堅信演奏家只是偉大音樂的謙卑僕人。在欣賞巴克豪斯的演奏時,可以發現他的演奏毫不譁眾取寵。如同他所說的,演奏家只是作曲家和聽眾之間的橋樑。透過巴克豪斯,我們聽到的是作曲家的心聲,而不是演奏家個人情緒的表達。也因此,巴克豪斯一生探究貝多芬的作品,所呈現出的深刻精神才能歷久彌新,成為不朽的典範。

約書亞.貝爾 - DECCA 錄音作品全紀錄

約書亞.貝爾
Joshua Bell

◎黃哲嶔 2005 博客來網站
http://www.books.com.tw/CD/classical/media/0000007651.htm

  知名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Joshua Bell, 1967)因其詩意音樂性在世界樂壇佔得一席之地。近年更因為電影「紅色小提琴」的音樂獲得奧斯卡獎的肯定而受到舉世矚目。

  自14歲獲得「17歲雜誌∕通用汽車大賽」的首獎後(Seventeen Magazine / General Motors Competition),約書亞.貝爾便聚集了美國國人的注意力。短短幾年間先後與費城管弦樂團首次同台、在卡內基廳亮相並與DECCA簽約,造成了樂界的轟動。如今,貝爾不但是公認能為演奏廳帶來生氣的表演者,更是一位敬業、具有深刻理念的音樂家,更成功地成為靈氣十足的成熟藝術家。

  1967年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貝爾來自一個典型的中產家庭,從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但由於他廣泛的興趣,以及對許多事有著追根究底的好勝精神(他的興趣包括籃球、網球、棒球、高爾夫、西洋棋和電腦,全都是能令人廢寢忘食的活動),直到12歲他才決定對音樂認真地投入。這與他和著名小提琴啟發者金葛德(Josef Gingold)的相遇有極大的關聯。

  由金葛德啟蒙後,貝爾便展開了直步青雲的演奏生涯。他與當今許多重要的指揮與樂團都合作過,近年來更與年齡相仿的音樂家,如提鮑德、慕斯托年、伊瑟利斯等合作錄製演出室內樂。而他為一些重要小提琴協奏曲所作的裝飾奏,也受到指揮及樂評的好評。

  貝爾使用的樂器是包括了一把暱名為「湯姆.泰勒」的史特拉第瓦利(1732),以及史特拉第瓦里於1713年技術的黃金時期時製成的名琴「吉柏森」(Gibson ex Huberman)。貝爾的音色以清亮為最顯著的特質,他的音準控制極佳,所以高音部分的演奏格外吸引人。其詮釋建立於細膩的思考上,充滿了個人風味,是當今樂壇的一縷清新氣息。

  平易近人的貝爾是少數在非古典音樂界亦能走紅的藝人。他曾出現於Esquire、Vogue,以及People等流行雜誌,及許多古典音樂雜誌、一般電視節目、音樂紀錄片中,更曾經被People雜誌票選為「全球50大最俊美的人」,充分顯示出他在世界大眾心中的地位。1994年1月30日貝爾曾受邀至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小提琴獨奏會,受到台灣樂迷極大的好評。

  為了讓樂迷見證貝爾迷人的音樂風采,Decca特別將他歷年來錄製的作品集結以低價發行,六張專輯共12張CD,所有的錄音均以「兩CD賣一張高價」的方式回饋給愛樂的大眾。這些專輯許多都獲得英國企鵝唱片評鑑三顆星極高評價,以及英國留聲機雜誌的優異好評。



專輯評介:

DD-377 (475 6700) 028947567004
企鵝唱片評鑑**(*)
孟德爾頌&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
莫札特:第3&5號小提琴協奏曲
馬利納指揮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
馬格指揮英國室內樂團

傑出的小提琴家貝爾自19歲簽約成為DECCA的專屬藝人,在十年間錄製了許多重要的小提琴作品。本輯中的布魯赫及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便是貝爾最早為DECCA錄製的代表作,當年留聲機雜誌評論:「絢麗的弓法,令人不禁為其自信感到屏息。」而其演奏的莫札特第3&5號小提琴協奏曲,則被譽為:「表情生動、流暢,充分掌握莫札特多變的技巧。」

"Joshua Bell in his first concerto recording gives formidably powerful performances of both the Bruch and Mendelssohn ... this first concerto issue brings magnificent fiddling to have you gasping at the assurance, strongly and sympathetically supported by Sir Neville and the Academy."Gramophone May 1988

"These are warm performances, richly recorded in Blackheath Concert Hall ... Bell's playing is expressive and admirably fluent, and Mozart's varying technical demands well within his grasp ... the recording balance is pleasingly natural, placing the soloist among the other playersrather than having him separaetly spotlit."Gramophone March 1993




DD-378 (475 6703) 028947567035
企鵝唱片評鑑***
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舒曼:小提琴協奏曲
維尼亞夫斯基: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
阿胥肯納吉&杜南尼指揮克利夫蘭管弦樂團

專輯中,柴可夫斯基及維尼亞夫斯基的作品是由當今最偉大的俄國音樂詮釋者之一阿胥肯納吉所指揮,企鵝唱片評鑑其演出:「飽滿、明亮的錄音,樂團與獨奏者的音量均衡」。此外還收錄罕見的舒曼小提琴協奏曲,企鵝唱片評鑑則寫道:「布拉姆斯小提琴的演奏…錄音飽滿、充滿空間感的錄音,搭配的舒曼作品也很傑出,使其成為最佳的版本之一。」

"It is an outstanding account ... very recommendable if you fancy the unusual coupling of Wieniawski ... full, brilliant recording, with the soloist well balanced."The Penguin Guide to Compact Discs (1994)

"Joshua Bell's comma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s full of flair, demonstrating not only his love of bravura display, but also his ready gift for turning a phrase individually in a way that catches the ear, always sounding spontaneous. Full, atmospheric recording and a no less outstanding coupling put this among the very finest versions."The Penguin Guide to Compact Discs (2002)



DD-379 (475 6706) 028947567066
企鵝唱片評鑑***
法國管弦樂作品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序奏與隨想輪旋曲、馬斯奈:泰伊思暝想曲、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蕭頌:詩曲、拉威爾:吉普賽人、易沙意:奇想曲
杜特華指揮蒙特利爾交響樂團
李頓指揮皇家愛樂管弦樂團

專輯收錄的均為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並由最偉大的法國作品詮釋者之一杜特華擔任指揮。留聲機雜誌評論:「在這張展現小提琴演奏絕技的作品中,貝爾的演奏暢快、風格獨具且卓越…蕭頌的《詩曲》…少有人能及的豐富表現力,李頓的指揮亦很精練…本集為貝爾的錄音作品增添令人興奮的紀錄,而且肯定十分受歡迎。」

"On this new Decca release of virtuoso showpieces, his playing is volatile, stylish and eminently well conceived ... the Chausson Poème ... has seldom been so eloquently presented as here, with Andrew Litton's contribution also highly refined ... this disc is certaibly a thrilling addition to the Bell discography and will have a wide appeal."Gramophone January 1992



DD-380 (475 6709) 028947567097
法國室內樂作品
佛瑞:第1號小提琴奏鳴曲、德布西:小提琴奏鳴曲、法朗克: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蕭頌: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協奏曲、拉威爾: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三重奏
貝爾,小提琴 提鮑德,鋼琴
依瑟利斯,大提琴 塔卡契四重奏

專輯收錄法國作曲家所作之室內樂,其中法朗克的作品被視為最優異的傑作之一,而小提琴奏鳴曲則是德布西極少碰觸的創作形式,《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協奏曲》則是蕭頌規模最大的室內樂作品,費時三年完成。企鵝唱片評鑑:「貝爾、提鮑德與依瑟利斯的演奏具有高度的敏銳性,而貝爾與依瑟利斯的演奏曲調精練且極具藝術性,喜歡這些作品的人將十分滿意他們的演奏」。
"Joshua Bell, Jean-Yves Thibaudet and Steven Isserlis are second to none in sensitivity, and both Bell and Isserlis play with great tonal finesse and artistry. They are recorded with great clarity and presence, and those wanting this particular couplijg will find much to admire."The Penguin Guide to Compact Discs (1994)



DD-381 (475 6712) 028947567127
企鵝唱片評鑑***
普羅可菲夫:
第1&2號小提琴協奏曲&奏鳴曲、五首「旋律」
蕭士塔高維契:第2號鋼琴三重奏
貝爾,小提琴 慕斯托年,鋼琴 依瑟利斯,大提琴
杜特華 指揮 蒙特利爾交響樂團

專輯主要收錄普羅可菲夫的小提琴作品;儘管普羅可菲夫創作兩首小提琴協奏曲時,現代主義冰冷的音樂風格正盛行,但其作品卻流露著浪漫的抒情性與趣味性。留聲機雜誌評論本輯的演奏:「令人意想不到的純粹音調…而其令人讚嘆的樂句處理方式,讓兩首協奏曲名列最優異的演奏版本之一…貝爾的演奏與由杜特華所指揮的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搭配完美。」

"... his exceptionally pure tone ... and his mastery in easily compelling phrasing put his performances of both concertos among the finest yet ... his performances are very well matched by Dutoit and the Montreal orchestra."Gramophone January 1994



DD-382 (475 6715) 028947567158
企鵝唱片評鑑***
最受歡迎小提琴小品
克萊斯勒、維尼亞夫斯基、西貝流士、布拉姆斯、帕格尼尼、布洛克、法雅、薩拉沙泰
山德斯&寇克,鋼琴

專輯收錄最受歡迎、且最足以展現貝爾演奏技巧的小提琴名曲,包括19歲時為Decca錄製的第一張專輯,以及十年後離開Decca前的最後專輯《克萊斯勒經典小品輯》的選曲。企鵝唱片評鑑:「貝爾不讓這些音樂成為微不足道的小品,也不讓它們流於極度感傷的音樂…如此輕盈的《美麗的露絲瑪琳》,如此優雅的《維也納奇想曲》,如此神氣活現的《愛之喜》與《愛之悲》…錄音則全然的真實。」

"As readily shown by the opening Praeludium & Allegro, Joshua Bell refuses to treat this music as trivial, and there is a total absence of schmalz ... what lightness of touch in Schön Rosmarin, what elegance of style in the Caprice viennoise, what panache in the paired Liebesfreud and Liebesleid ... the recording is completely realistic."The Penguin Guide to Comoact Disc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