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雷西:聖母悼歌
索妮雅,女高音
卡琳妮,次女高音
阿瑪立爾利斯合奏團(Ensemble Amarillis )
◎ 義大利作曲家裴高雷西僅享年二十六,《聖母悼歌》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
◎ 女高音索妮雅為歌劇界的新星, 《泰晤士報》指出「她的歌聲華麗,具有穿透力的才智與柔軟的音樂性」
◎ 次女高音卡琳妮專精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曾經兩度獲得法國「音樂勝利獎 - 年度最佳抒情歌唱家」的榮耀
◎ 錄音超越宗教,傳達出人類共通的情感連結,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能深刻體會
儘管義大利作曲家裴高雷西僅享年二十六,卻留下可觀的作品,《聖母悼歌》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裴高雷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是義大利喜劇歌劇的先驅,對歐洲喜歌劇和古典時期音樂風格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15歲即在洛雷托聖母音樂院任教, 22歲時為那不勒斯大地震而作彌撒曲,大獲成功。創作於 1733年的幕間劇《管家女僕》( La Serva Padrona)為其代表作。 26歲時長期肺結核醫治無效去世,臨終前完成經典名作《聖母悼歌》。
《聖母悼歌》是13世紀天主教會稱頌聖母瑪麗亞的經文,內容與瑪麗亞於人世間所受的苦難有關。拉丁文為Stabat Mater Dolorosa,簡寫為 Stabat Mater,意思為站立哭泣的聖母。經文作者有幾種不同說法。裴高雷西依據經文譜曲,原本是為男高音、男中音和管弦樂隊而作。這份錄音則改以女高音和次女高音來擔任,並以小型的合奏樂隊伴奏。
專輯由女高音索妮雅(Sonya Yoncheva)和次女高音卡琳妮(Karine Deshayes),以及由蓋拉德(Héloïse Gaillard)指揮的阿瑪立爾利斯合奏團(Ensemble Amarillis )共同演出。索妮雅為歌劇界的新星, 《泰晤士報》(The Times)指出「她的歌聲華麗,具有穿透力的才智與柔軟的音樂性」。而卡琳妮則是特別專精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在她的演唱生涯中曾經兩度獲得法國「音樂勝利獎」(Victoires de la musique )「年度最佳抒情歌唱家」的榮耀。
阿瑪立爾利斯合奏團成立於1994年,是歐洲最忠於原味的巴洛克合奏團之一。BBC音樂雜誌表示:「樂團的性格多變,從極其崇高的內在到肆無忌憚的浮誇」均能適切表現。
他們的合作將這部作品中蘊涵的悲痛徹底展現,且超越宗教,傳達出人類共通的情感連結,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能深刻體會。
專輯另外還收錄兩首難得一聞的作品:曼西尼(Francesco Mancini, 1672-1737)的奏鳴曲與杜藍特(Francesco Durante, 1684-1755)的大協奏曲。
TRACKLISTING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 (1710-1736)
Stabat Mater, in F minor
1. Stabat Mater dolorosa
2. Cujus animam gementem
3. O quam tristis et afflicta
4. Quae moerebat et dolebat
5. Quis est homo
6. Vidit suum dulcem natum
7. Eja mater fons amoris
8. Fac, ut ardeat cor muem
9. Sancta mater, istud agas
10. Fact ut portem Christi mortem
11. Inflammatus et accensus
12. Quando corpus morietur
Francesco Mancini (1672-1737)
Sonata no. 14, in G minor
13. Comodo
14. Fuga (Allegro)
15. Larghetto
16. Allegro
Francesco Durante ° (1684-1755)
Concerto grosso no. 1, in F minor
17. Un pocoa Andante – Allegro
18. Andante
19. Amoroso
20. Allegro
Sonya Yoncheva, * soprano
Karine Deshayes, *contralto
Héloïse Gaillard, ° Recorder
Ensemble Amarillis
Musical Direction : Héloïse Gaillard & Violaine Cochard
這封郵件來自 Evernote。Evernote 是您專屬的工作空間,免費下載 Evernote |